商州腰市上集村的郭氏祠堂
祠堂屋脊
院内墙上的壁画
屋梁上的壁画
泉村河畔忆令公
去年5月24日,《商洛日报》报道了“郭子仪后裔在商州”一事,即商州区腰市乡上集村的郭氏家族,是唐朝功盖天下的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且有传世谱牒等信物为证。于是,我兴趣大增,双休日闲暇无事,遂趋车前往探访。
据《旧唐书》载,郭子仪有“八子七婿”,“诸孙数十”。虽然他生前贵显朝廷,皇帝亲赐良田、美器、甲馆不可胜数,宅居占去长安亲仁里的四分之一,“家人三千,相出入(竟)不知其居前后”。但嗣后朝代交替,沧海化为桑田,子孙苗裔风云流散自是必然,于是,其中一支辗转迁徙,最终定居于商洛山中或未可知。
村子位置平畴阡陌,绿树掩映济济数百家,且多巨室大宅,青砖瓦舍。村中道路交织贯通,道路两旁不时能发现石狮子和上马石等古物。戏楼、祠堂建造精良,颇具规模,虽屡经风雨,但所幸“筋骨未伤”,当年繁盛景象依稀可见。祠堂临街而建,三间两柱,中门洞开,梁栋彩绘,但因年久失修已不见侈丽。因司匙者外去,不得而入,只能隔门向里张望,内中场院倒还宏敞。中置上殿,阶基崇厚,建造风格也蔚然大观。据向导介绍,大殿正堂悬挂有泰国郭子仪研究会所赠的汾阳郡王郭令公的戎装画像,“身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骁勇异常。主要供年节祭祖时合族子孙顶礼膜拜,平时则无缘观瞻。询之邻近村民,族谱不知为何人所掌,终未得一见,甚属遗憾,遂悻悻而归。
郭子仪当年从南山赶赴陕州护驾,仅率20余骑。南下武关收兵,军伍始振,乃大阅兵于洛南,驻防商州。随后又西进蓝田,鼓鼙火炬,设置疑兵,竟然一举吓退了入侵长安的吐蕃乱军,是何等的英武壮举!另外,郭家旧事中,民间最称道的莫过于《打金枝》。
郭子仪其人其事
郭子仪(公元691—781年),华州郑县(今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鹘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郡王”。子仪还朝时,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拉住子仪的手动情地说:“虽然朝廷是我们李氏的家国,实际上爱卿您有再造之功哩。”
代宗李豫即位后,宦官程元振自矜皇帝由自己一手拥立,认为子仪功高难以控制,便在皇帝和子仪间巧行离间,奏请代宗罢免子仪的副元帅之职,加实封700户,充任肃宗山陵使。子仪上表称谢,并进献肃宗所赐前后诏敕文书,凡20卷。李豫为太子时,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曾与子仪一起平定两京,同赴天下忧患。及至披阅先皇诏敕后,因之自明,顿感悔悟,转而安慰子仪“我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公勿以为虑”。免职一事遂寝。自是皇帝对子仪“眷礼弥重”。召见时犹不忍直呼其名号,亲切地“呼为大臣”,并将郭子仪官俸增至24万缗,使之以校中书令高位安居朝中20年。八子七婿亦皆贵显朝廷。
德宗李适即位后,尽罢子仪所领使及帅各职,使摄冢宰,充肃宗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加实封,通前至二千户,给粮千五百斛,刍马二百匹。建中二年(781)子仪病逝。
德宗闻知,废朝五日,令群臣往吊,随丧所需皆取于官。封赠“太师”衔,陪葬建陵(肃宗陵寝)。及葬,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