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的郭子仪是一位颇令人惊奇的人物。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 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这三句评语,古往今来 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郭子仪一生有四大异数。一是功勋之重。对李唐江山,居 功至伟的有两人:太宗李世民开创了李唐290年基业,郭子仪则 力保李唐江山不变姓易色。安史之乱、吐蕃入侵、藩镇作乱, 全仗郭子仪东征西讨,独力撑天,“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 十年”。二是威望之高。郭子仪的威望,在人臣中已无以复加。 他的健康长寿,简直就是李唐皇朝的福分。仅仅他的名字,就 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友服、敌服、举国服。代宗永泰年间,吐 蕃、回鹘、党项合兵数十万入侵,郭子仪率数骑入回鹘营,杯 酒言欢,回鹘便倒戈助唐击退吐蕃大军。三是际遇之奇。为国 建功易,不遭嫉忌难,历朝历代,功臣宿将能得到善终的屈指 可数,汉韩信、宋岳飞、明袁崇焕皆是绝好证明。郭子仪一生, 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都非高素质的皇帝;先后 遭遇的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权阉权臣,却都是一 流的奸邪之辈,但郭子仪除兵权被夺闲居几年外,不仅毫发无 损,反而青云直上,从一个地方军官一直做到汾阳郡王、尚父, 其尊已为人臣之极。四是福泽之厚。好人常常难得平安,老天 对郭子仪却是格外开眼。官位位极人臣,家业富甲天下、子孙 满堂,享年85高寿,福禄寿齐全。郭子仪德泽后代,八子七婿, 皆为朝廷高官,一重外孙为帝(穆宗)。
郭子仪的四大异数,也与他深邃的政治智慧分不开。郭子 仪不止是一介武夫,更是一位大政治家,他的政治智慧,我归 结为“三不主义”:不骄、不独、不激。不骄。郭子仪功盖天 下,为国家砥柱栋梁,但谦虚谨慎之心一刻未曾稍息。手握重 兵,又深孚众望,郭子仪深知自己为众人、更为皇室所疑忌, 于是始终唯皇帝之命而从,“朝闻命、夕引道,无纤介自嫌”, 不给奸邪一点谗谤的理由。代宗以功封郭子仪为尚书令,此职 自太宗担任后,一直不曾封授臣子,郭子仪深知其中利害,悚 然警觉,连续两次坚辞不就。取材于史实的名剧《打金枝》, 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他居高思危的智慧。
不独。立身于一个社会,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但又不 能太出格,不能要求社会适应自己,而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众 醉独醒的特立独行,只会成为众矢之的。司马光称郭子仪“穷 奢极欲”,终其一生,吃苦在前,享受却也不后。对皇帝的官 爵可以一再恳辞,但子女玉帛的赏赐却照单全收,府库珍货山 积,堂上姬妾成群。求田问舍,倚红偎翠,固然是他不愿自异 于社会的表现,恐怕也是表白毫无政治野心的一片苦心。
不激。处理与小人的关系,往往成为对一个人的真正考验。 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而小人们又像细菌一样无时无地不在, 且生命力极强。多少功臣宿将,沙场上九死一生,却丧命于小 人的口舌之下。在这个问题上,郭子仪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大智 大慧:重视小人问题,但绝不过激;与其不远不近,心细如发, 处处警觉,隐忍退让,绝不轻易构怨;对权臣权阉间的相互倾 轧,明争暗夺,始终冷眼观之置身事外。终郭子仪一生,小人 辈也实在找不到丝毫加害于他的借口。
郭子仪的“三不主义”,看似明哲保身,实则透出了对世 事人情的洞明,固然有益于保全自身,又何尝不是在保全国家? 粗略一想,“三不主义”极类似于我们今天作自我批评或组织 评价时常用的三句套话: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遵纪守法。话 很简单,但很实用,可惜的是,并没有几人能真正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