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ao >> 高适 >> 正文

 

高适作品研究资料

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特别是他被哥舒翰聘用,入河西幕府后,精神很振奋,其《送李侍御赴安西》诗云:"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写得极粗犷豪放。在《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戎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这种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不过,战争的艰苦往往超出想象,也是诗人能冷静感受到的,故慷慨激昂中亦时见悲凉,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终不灭,塞下徒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称赞高适,说他"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高适作诗以质实的古体见长,律诗好的不多,但他写的一些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如《别董大》?quot;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再如《塞上听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样的诗,若没有亲临边塞的生活体验,也是不容易写出来的。 
 

6.高适创作研究综述
 
  (一)高适的性格和思想研究
 
  二十世纪上半叶人们对高适的政治思想及其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很少研究,只有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对高适的性格大加赞赏:"他虽没有王维孟浩然的澹远,李白的清丽奔放,却自有一种壮激致密的风度,为王、孟他们所没有的."又云:"他的诗也到处都显露出以功名自许的气概。他不谈苦空,不使酒骂座,不故为隐遁自放之言,不说什么上天下地,不落边际的话。他是一位'人世间'的诗人,……为的是一位慷慨自喜的人,又是一位屡次独当一方的大员,所以他的作风,于舒畅中又透着壮烈之致,于积极中更露着企勉之意。"
 
  五十年代以后出现论文、文学史著作、唐诗研究之类的著作则较侧重于高适思想及其诗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刘开扬在其《论高适的诗》中首先称高适是"一个政治诗人和边塞诗人",然后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适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第一,其在"浪游"时期所写的伤不遇诗,反映了盛唐时期人才仍是大批地得不到任用,特别是出身寒微的士人很难找到从政的出路,从而揭露了那些特权阶级的把持政柄,阻滞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第二,也是他的诗的最可贵的方面,是他能注意到人民的疾苦,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主张,通过对良吏的称道,和对历史上的暴君贼臣的指责来表达他的关怀人民的思想。第三,他对于保卫边疆的战争,热烈地歌颂战功,但他对于战争给人民直接带来的痛苦也很早就心领神会,对战士寄寓了高度的同情;对于统治阶级的内战,是立于反对的立场的。
 
  高文《试论高适》认为,高适慷慨有大志,尚节义,务功名,以王霸之略,经世之才自许,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这是他的主要性格和基本思想。
 
  游国恩等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也论及高适的思想和性格,他们认为,他不肯"拜迎长官",不能忍受小官吏的那种羁束和卑辱的生活,是受了嵇康、陶潜的影响。不愿意"鞭挞黎庶",不作统治阶级直接压迫剥削人民的爪牙,则是他从切身体验中产生的宝贵的思想。另外,他们也指出了高适豪侠浪漫的性格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
 
  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高适思想性格和其诗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认识又更加深刻了。如傅璇琮在其《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在肯定高适早期诗歌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高适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高适作品研究资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