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扬:试论高适的诗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的情况, 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为接近于人民。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高适无疑是有其 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的。本文试就高适诗的几个主要方面来加以论列。
(一)
高适诗的第一个主要方面,是他在“浪游”时期所写下的较多的伤不遇 诗,反映了即使是在盛唐时代,在那样的上升的封建社会里,人才仍是大批 地不得任用,特别是出身寒微的士人,很难找到从政的出路,从而诗人揭露 了那些特权阶级(所谓“权贵”)的把持政柄,阻滞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发 展。 高适曾经以悲痛的心情,叙述他年轻时在京城长安的遭遇道: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白璧皆言赐近臣,布 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以苏秦自比),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即梁园,梁 孝王所筑,唐时已成废墟)为农岁不登,雁池(在梁园中)垂钓心长苦┅┅。 ——《别韦参军》 他从长安回来后去到了梁宋、鲁郡和楚地。他不断地慨叹“曾是不得意, 适来兼别离”(“宋中别周、梁、李三子”),《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淇上酬薛三掾兼寄郭少府微》),“登高俯沧海,回首泪如 霰”(《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终年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他很贫穷,自顾“田园同季子(苏秦),储畜异陶朱(范蠡)”《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他说:“丈夫 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别董大二首》之二)他仰慕从前梁孝 王的广揽人才,而历史却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忧伤地唱道: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宋中十首之一》 仕进对于封建时代的士人,是他们唯一的从政的路径,不甘心老死蒿莱 的士人中,就有众多的怀有安邦裕民思想的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理 想不得实现,自然只有无限的悲哀、不绝地自叹的。加上世俗的冷遇,使诗 人高适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伤感,他写道: 苏秦┅┅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九月九日酬颜少府》 高适谋仕进的心一直是没有死的,虽然他一再地说过愿意从事农耕:“不 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淇上酬薛三掾兼 寄郭少府微》)“耕耘有山田,纺绩有山妻,人生苟如此,何必组与珪!”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他在 40 岁左右更宣布过要绝念了: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奉酬北海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但后 来他被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有道科,在极炎热的夏天仍去到了长安(《答侯少府》:“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由于右相李林甫的专权,不重人 才,高适仅被任为封丘县尉,他不得已到了职,但不久即辞去。浪游到了河 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在哥舒幕府中掌书记,公元 755 年拜为 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这时高适快满 50 岁了,他有诗写道: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①,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 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 这首七言律诗是写得很好的。全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年老、宦拙、家 贫、回乡路远,具有深刻的感染力量。 高适自伤怀才不遇的诗虽然很多,但他对于别人和他同其遭遇的,更加 称道和同情,像对于陈二、宋八、高式颜、县尉梁某、裴某、崔某等。他称 陈二为“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