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2:他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 生13:石缝里的一只寄居蟹,草丛中的一只蜗牛,壁角的一只蜘蛛,或别的什么…… 生14:一个人/ 放弃自由的权利/只有死亡 生1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套子”故,两者皆可抛。 〔众笑,鼓掌,课在掌声笑声中结束〕
父亲不太爱说话
即使平时很担心、挂念儿女
他也从不絮叨
父亲将对儿女的爱藏得很深
掩饰在言语背后
他的爱就是一潭水
深不可测
他的爱就是一座山
牢靠坚实
他的爱就是一双手
温暖呵护
在父亲的眼里
我们是他永远最关怀的孩子
我们的天空即使有再大的风和雨
总是有父亲顶着
我们不会感到害怕和担心
父亲倒下了
需要儿女的扶持
挽扶着他走过这人生坎坷
很想让爸爸幸福
很想让爸爸健康
很想让爸爸快乐
美国新亚电视《龙王解惑》节目走进美国大学校园。
主持人王鹤:有人的地方就有困惑,有困惑的地方就有《龙王解惑》。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亚电视的心理咨询节目《龙王解惑》。我是王鹤,这位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就是我们著名的心理医生,张道龙。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也非常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够真正做到为您排忧解难,帮助您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张道龙医生为现场的留学生在职业发展、情感、留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给予咨询、解惑。
【现场答疑解惑】
Q1:我是一名博士生,实验室的老板总是克扣我,觉得我好说话,整个实验室就我干得最多,老板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就会想到我,别人不干或者干得少好像都可以容忍,为此我深感郁闷,没有办法跟其他同事讲,也不敢跟老板说,我想请教张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解决?
A1:首先,要端正心态。读博士期间相当于在实验室里给老板做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在给别人做老板。并且,你是来学习技能和智慧的,是自愿的选择,读博的过程就像你人生的一种投资一样,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不会有被克扣的感觉,愤怒的情绪就会减少。
第二,更重要的是防止自己变成打杂的。如果老板让你做的事情多数都与项目有关,你可以作为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比如作为作者之一参与写书,那么做好这些事情就相当于在培养自己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积累自己的信誉和资历。此外,偶尔也可以给同事们帮帮忙,做一些助人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看作对团队精神的培养,看作人际关系的积累。因此,打杂不是问题,但不能太杂,否则就变成了没有方向,关键要在打杂的过程中变成“学术打杂”。
Q2:我想请教张医生,首先,留学生来美国后,容易出现哪些精神、心理疾病?另外,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朋友该怎样预防疾病,怎样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以防止出现自残、自杀这样严重的后果?
A2:关于第一个问题,留学生到美国后常见的心理疾病或困扰。从发病率的角度看,最高的是焦虑症,造成焦虑的原因通常有三点,一要过语言关和文化关,留学生在美国都需要使用英语学习和生活,这与在国内准备的是否充分有直接关系;二要过生活关,比如大部分留学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有的在国内有男朋友或女朋友,有的需要考虑在美国谈恋爱的问题,有的父母年龄比较大、经济上可能存在压力,毕业之后要选择是留下来还是回国的问题,还要考虑就业、工作、父母的问题,有的还需要解决法律上的身份问题等等。这些压力与在国内的压力不完全相同。有很多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在国内没有问题,到了美国遇到这么多压力,就发病了。
另外一点,在国内,关于身心健康的培训、服务系统均不完善,在这种系统下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很多人把心理学当成是讲座。除了焦虑以外,比较常见的是抑郁。到了美国之后,在大学里,一般都有学生帮助计划,或是学生中心,会有专门的咨询师或是精神科医生。那具体到什么程度你需要去寻找这些帮助呢?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它是否严重影响了你的职业生活、社交生活。从生理的判断更容易,如果食欲受到影响、体重减轻、影响睡眠,情绪也总是不好,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靠你自己是解决不了的。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是你的报复心理越来越重,出现暴力事件,不管是语言的暴力,还是行为的暴力,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都是需要去找医生的时候。
Q3:我现在在公司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如果想在规模比较大、管理比较好的公司里,一步一步做成管理层,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尤其是心理方面该达到怎么样的状态?
A3:首先,语言关是非常难的,如果你英语讲得不好,那很难做管理层,这也是华人管理者,尤其是高管比较少的原因。
其次,是文化关,如果别人总感觉你像外国人,那怎么可能让你做管理者呢?那这里面做的非常好的,举个例子,就是李开复。不仅在微软做副总裁,最后做到Google中国区的总裁,很好的把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了。你会发现,很多这样成功的人士都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第一,语言关肯定是过了。然后,就是融入美国社会。
有几点具体的建议,第一,参与美国人的聚会,不管是跟你有关没关的。在学校的时候,考试是最重要的,进入社会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的技能,这直接关系你能否在职场中胜出。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只和机器打交道,未来的想法是做到管理层的,那这第一点是需要经常做的。你看很多时候老板在家里开聚会,缺席最多的是中国人,因为觉得格格不入,问题是,越不参与,越觉得融入不了。
第二,学会看电影,快捷了解美国文化。现在因为有网络电影,可以解决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济、时间方面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很少有中国人聚在一起谈论美国电影,经常看的是《让子弹飞》、《非诚勿扰》,这不能起到融入美国社会的作用,一定是要经常看美国人关心的、讨论的电影。因为电影的特点是,它是有头有尾的故事,而且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所以看定影,不是看两个主人公的情节发展,怎么谈情说爱,是看在那个历史环境下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那种历史背景下。看一些讲现代美国的事的电影。
第三,看新闻。看新闻注意不要只看一种角度,我的观点是看三个台,MSNBC、FoxNews、CNN,这样同一个事件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长久积累下来,不管你的朋友是来自民主党,共和党,还是无党派,你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能够融入美国社会非常好的方法。
第四,爱好一项体育运动,至少关心体育运动。像我每一年至少要看40场NBA的比赛,现场都要去一两次。看完了之后,就可以和美国人聊这些事情,这就叫“投其所好,拉拢感情”,因为你说的是他们关注的事情。以上说的几点就是我认为可以快速融入美国社会的方法,要想结果不一样,就要做的不同。
Q4:在职场上爬阶梯的问题,我感觉越是往上爬的时候,越是需要更多、更大的付出,我的困惑是,我不知道极限、界限是在哪里?
A4:非常好的问题。一般是这样,男人到45-50岁之间,女人到40-45岁之间是事业发展的顶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女人到了45岁才做到了中层管理,你想再用5年的时间做到总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女人之所以比男人还要早5年,是因为生理上的不同,以及要更多的照顾家庭的原因。
在这个年龄段之后,人的智力、精力、体力都是在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就是考虑如何依靠多年的积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讲,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可以努力做到管理技术的副总(VP)。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开复,从工程师做到公司的副总裁,总裁。虽然有管理的成分,但是大部分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一个35岁以下的人,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对于一个45岁的人,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不是头脑一热就去做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做什么,这很重要,多到大的公司,锻炼自己,多跟能人打交道。概括起来就是要做三件事,一是读万卷书,多读一些名人自己写的传记。第二,行万里路。光读书不行,还得行万里路,多去几家不同类型的公司,看别人怎么去做。第三,受名人指点。对于年轻人来讲不要错过和名人、能人沟通、受他们指点的机会,很可能因为一句话,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Q5:您刚才讲到,中国人在美国社会很难做管理者,两个国家的人表达方式和文化不同,中国人又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A5:是这样,越往上走,越是需要管理的能力。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不具备这种管理人的能力,只是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书本学习上。拿听讲座这个事情来说,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我的系主任说,有一个人来演讲,这个人有可能得诺贝尔奖。我当时听到这个话,马上跟同事换班,下午就去听。讲的是什么呢?他讲,年轻的时候研究记忆,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后来研究动物,结果发现都太复杂了,因为人和动物的脑袋里有一大堆的神经递质,不知道哪个跟记忆有关。最后呢,他研究植物,这个植物被切以后,有了疼痛记忆,下次再去切它的时候,它的信号加强,这里面只有一种化学物质,就是5-羟色胺。这样他就把5-羟色胺和记忆的反应阐述清楚了,后来又发展为5-羟色胺和人的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化学家们根据此理论设计出了最有名的百忧解类的药物,来影响人的情绪,证明了他的理论完全都是正确的。用植物来研究人的情绪,记忆。这种科学的思维是从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对我启发非常大。一年后,2000年,他得了诺贝尔奖。所以当有了这么好的信息的时候,一定得能够接收才行。
Q6:我现在的情况是,我有一个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就交往的女朋友,我们俩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就是不愿意来美国,我现在已经慢慢开始习惯在美国的生活,并且想留在美国发展,我该怎么样说服我的女朋友来这里和我一起发展呢?
A6:谈恋爱较早的话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涉及一个说服人的原则,叫做“欲速则不达”,尤其是说服情人,因为对方还没有和你步入婚姻,要考虑和你过来值不值之类的问题。你很强硬地叫她过来,或是大讲这里的好处,这样的方法是教育,效果不一定好。比较好的方法是,叫她来看看,做给她看,这里有什么好。
比如说,最近来了一个老总问美国最好的地方是什么,我说这个很难讲,就带他去一个餐厅,跟他讲,这里有个故事,奥巴马当年是在这里跟米歇尔求爱的,很多人也是在这里谈恋爱的。他回去之后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很多人听,因为他记住了美国的好,还是跟总统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很多人都是一样,当你把对方带到这里,看看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让她感受这里的真正好的是什么,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样她会受到很大的心灵冲击。在这之后,如果你再和女友讲,“我很舍不得这里,但是我更舍不得你,如果你想让我回去,我也会认真考虑的。”对方既感受到了你的真诚和可靠,同时她也会想“这里这么好,为什么要回去,我为什么不能也过这样的生活。”你这样的做法等于引导她有类似这样的思考,不是更有说服力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