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追“星”》多角度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张悦群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背景之广阔、乐趣之深厚,学会搜集利用各种资料。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口语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训练,学习多角度地认识人,近距离地感受人,有感情地理解人,有创意地表现人。 【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人,近距离地感受人,有感情地理解人,有创意地表现人。 【课前准备】 寻找名人的世界 1、课外阅读名人传记,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推荐。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名人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名人传、院士自述、获诺贝尔奖科学家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2、收看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有关名人的节目录音、录像,如东方之子、人物访谈、艺术人生、聊天、对话等节目。 3、每位同学自办一张“名人知多少”手抄报,在课前就张贴起来,以供全班同学交流欣赏。 【活动过程】 一、情真意切话名人 1、教师先播放一段名人的演讲录像或录音,让学生进入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动人情怀与伟大精神,以此拉近学生与名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将名人作为一个“人”来认识和理解。 2、学生真情讲述名人的故事。 选取令自己最有感触的名人,讲述他的故事。用真情,说实话,形式多样。可以在讲述前后唱一首歌唱名人的歌曲,可以在讲述前后朗诵一首赞颂名人的诗歌,可以在讲述前后宣读几则名人名言等等。 二、客观辩证评名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每一个名人的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名人的身上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地方。孔子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过于盲目──毕竟“人无完人”,也不能过于苛刻──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时代、环境的局限以及人性本身的弱点。 1、每位同学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进行评论,先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 2、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 名人的是与非 名人的功与过 名人的得与失 名人的长与短 三、深入思考看名人 名人的世界一定会带给我们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宇宙的思考,在深入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名人和名人的世界,你会发现什么? 这些发现对你自己的人生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以“我和我心中的‘星’”为题,进行说话训练。 四、别出心裁写名人 1、作文题目:以名人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2、热身运动:选取你最想写的一个名人,作以下创意写作: 为他写一句话新闻(写你认为他最值得关注的事); 为他画像; 为已故的他写墓志铭; 为他写简历; 为他编写微型剧本; 3、课文导练:你可以学习《邓稼先》片断组合式的结构、饱含深情的笔触;你可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诗一般的语言、精于剪裁的手法;你可以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将伟人作为常人来理解的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你可以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富丽的词藻、声情并茂的人物描写;你可以学习《孙权劝学》简练的语言、生动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4、写法导引:可以写成剧本,可以写成通讯,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诗歌,可以写成散文,可以采访当地的名人,写一篇访谈录或答记者问。 一定要有真情,一定要有创意,一定要有深度,一定要有理性,一定要多角度,一定要有联系──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宇宙,联系人生,联系自己。 千万别照搬资料,千万别过于偏激,千万别平铺直叙,千万别冷眼旁观,千万别颠三倒四,千万别空喊口号。 5、总结动笔。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也追“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也追“星”》多角度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