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请同学们一起带着感情来把这一部分朗读一下。(二)学生读第二、三段,思考作者的心情如何?由于这封信,自然构起了作者对白莽的回忆,那位同学来把第二、三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找出这部分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同时思考作者的心情如何?1、 作者写白莽的相貌说明了什么?表明了对白莽印象之深,思念之深,像活着一样,而事实是白莽已经就义了五个年头了,这么年轻的一个诗人,我的一个朋友,就这么被杀害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悲的。2、 为什么要特地纠正白莽的名字呢?抓住殊途同归这个词,表明白莽走上了与哥哥不同的道路,即革命道路。故看似随意的一笔,实际上是对白莽坚决同哥哥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彻底决裂和顽强斗争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白莽曾经写了一首诗《别了,哥哥》表明他与哥哥的彻底决裂。3、 如何理解“也许他死得太快了罢”?话虽平淡,却道出了鲁迅先生对白莽之死的痛惜。读者自然会想,他为什么死得这样快,才22岁,正是青春年华?他是怎么死的?这么一联系,也就清楚了这又是鲁迅先生对反动派的顺手一击,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对革命青年的虐杀,而这无情的揭露不正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么?而这正体现了先生一贯的战斗风格,他的文字是匕首,是投枪,字字句句都直刺敌人的心脏。4、“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真的是“因为我不能”么?我不能是一个原因,含蓄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在白色恐怖的时代,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但同时,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悲痛,内心的愤怒,是因为无需说,“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我所惆怅的其实正是不能直接地很好地评价白莽的诗。5、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作者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把白莽当作自己的朋友的,现在朋友被杀了,如此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如此一个具有坚决的革命精神的青年,被反动派杀害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悲伤的。(板书悲伤、悲愤)6、归纳这部分的大意。回忆白莽生前的形象,抒发了对白莽之死的痛惜和反动派残杀青年的悲愤。(三)齐读最后部分,读出作者的情感,同时请思考这两个问题:1、这部分作者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比喻、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凝练的语言,高度评价了《孩儿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实际高度赞扬了白莽爱憎分明的斗争精神。2、“别一世界”和“那一世界”的含义是否相同,指怎样的世界呢?相同,指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世界。白莽的诗多取材革命斗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诗歌是他同敌人斗争的武器,是他唤醒民众的号角。正因如此,他才受到统治者的憎恨,反过来,则受到劳动大众的爱戴,因为他的诗始终属于受压迫的广大民众。3、 同学们一定已经感受到此时作者的情感了吧?较确切的词语是激昂,是振奋4、 归纳这部分的大意。作者热情赞扬了白莽诗歌的艺术价值,指明了诗歌所具有的战斗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5、 小结全文作者情感的变化。全文语言由朴实渐趋激烈,情绪有平稳渐趋激昂,体现了作者情感由深沉的悲到外显的愤的变化,由开头的惆怅到结尾的走出惆怅。结构上起于索序收于无需作序,前后呼应,贴切自然。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在本文中有没有体现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多说,“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这就表明作者是将白莽视为朋友,对待后辈的文学青年满腔真诚。本文写作时,作者大病初愈,刚能坐起。事实是3月10收到了信,11日晚就写了这篇文章,12日就寄出,不是正实践了他“给他企图流布的”话吗?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写照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如“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这篇叙文,虽名为叙,却突破了一般序文注重介绍作品内容的传统写法,以平实的语言,高度赞美了白莽诗歌鲜明的战斗锋芒和清新明朗的风格,寄托了对烈士的深深思念和真挚的友情,感情起伏深沉。六、作业:课外阅读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以及白莽的《血字》、《别了,哥哥》。教学实录 师:当我们还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我们的父母就开始在我们的耳边唱响那首古老而又悠久的《悯农》(学生齐背诵)。而当我们刚刚迈出脚步,走进一个被称为是学校的地方,我们又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师生一起背诵)。似乎从小到大我们都与诗词有一种不解之缘。这也难怪,谁让我们是诗词大国呢!那么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学过的哪些诗词至今不忘? 学生甲:《咏鹅》 学生乙:《登鹳鹊楼》 (声音此起彼伏,众说纷纭) 师:为什么在我们还不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诗词的记忆却是如此深刻呢? 学生甲:顺 学生乙:顺口 学生丙:顺耳 学生丁:顺心(众人大笑) 师:通俗的地说是 “顺口、顺耳、顺心”,专业地讲是 “押韵、平仄、对仗”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声情并茂。 板书课题:《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师:这些特点不但存在于诗词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中也大量存在。 学生:七嘴八舌的回忆童年的儿歌,情绪异常兴奋。 师(趁热打铁回归课本):含有同韵童趣的儿歌我们课本上也有一首,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学生齐读儿歌《我家的小院》)。 师:《我家的小院》和大家的童年记忆一样都有押韵的特点,根据这些儿歌和诗词你们能总结出“押韵”的定义吗? 学生(稍微沉默后,小声嘀咕):(1)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声调接近 (2)应该是韵母相同 (3)说韵脚相同更准确 师:大家的议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应该大声的、满怀信心的说出来。请一起告诉我什么是押韵? 学生:韵脚必须同韵。 板书:押韵(韵脚同韵) 师:这是儿歌的押韵特点,除了儿歌你学过的讲究押韵的文学体裁还有哪些? 学生甲:词 学生乙:律诗 学生丙:绝句 学生丁:散文 (众人哄堂大笑) 师:的确还有一种体裁讲究押韵,但不是散文,应该是古体诗,既然讲究押韵的体裁这么多你们认为这些体裁的押韵规律是否相同呢? 学生(齐声回答):不同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是否相同具体检验一下就会一目了然。我们一起读一下课本中的《客中作》一诗,判断你读的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 学生齐读《客中作》 学生甲:这首诗是绝句,它只有四句。 学生乙: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每句只有七个字。 师:既然绝句律诗都押韵,大家看看这首绝句押什么韵? 学生(异口同声):āng韵 一学生补充:平声韵。 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注意到了“平声韵”。其他的绝句是否也如此呢,我们再看看其他两首。(补充绝句《登鹳鹊楼》、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大家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登鹳鹊楼》和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仔细思考它们有哪些押韵特点? 学生甲:《登鹳鹊楼》押ōu韵 学生乙:《绝句四首》其三押ān韵 学生丙:这两首也是押平声韵。 师:那么请大家根据这三首绝句的押韵特点总结出绝句的押韵规律,并把它写在纸上。 (请一学生朗读自己的总结) 学生: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换韵,第一句可以邻韵相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