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心海花开 温州市实验小学教师热读《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
塞林按:温州市实验小学校长白莉莉向全校教师推荐阅读一篇文章,即刊登于今年3月31日《教育信息报》“塞林说新闻”专栏的文章《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教师们的反应相当热烈,有90多位教师写了回帖,其中多有真知灼见。在长达3万多字的帖子内容中,我读到了“欣赏”、“柔软”、“等待”等关键词,读到了教师们善于在反思中自我超越的心智特点。我觉得那篇专栏文字本身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它的价值在于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激荡并且有所领悟的契机,那是多么珍贵的时刻!教师们的诠释已经远比本文更为丰富和深刻,相信二者汇成的“交响效果”可以给更多的读者以启示。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花”吧!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芬芳
王瑞瑶:文章看了不只一遍。前天早上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试着戴着“花形的眼镜”看孩子,孩子们真的好像变成了花。今天又一次拜读文章后,我顺便往教室里看了看,望着一个个“花盆”,我笑了。
朱小雪:《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多么富有诗意的标题。有时我们面对的“花”不是那么鲜艳夺目、芬芳扑鼻,提醒自己调整心情,尽量去发现它美的一面!
任周清: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孩子,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适度赞美是一种善良的心情。
孙洲:读罢此文,试着让自己站在一个赏花者的角度,不再费尽心思希望这些“花朵”按照我们“规定的模式”进行培养,反而会对那些独特、另类的花朵称赞有加。
宋哲:教育本身应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正如这标题那样充满诗意。期许作为教师的自己,心中也能落英缤纷、姹紫嫣红,欣赏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折射出各自的美。
杨盈盈: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都有这一份美。只要我们用赏花的心情去欣赏孩子,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李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细节,让简单严厉的“爱”沉静下来,细心地去启动每一个“小宇宙”。
王丹凤:世上的花,少说也有千百种,每一种都有它的绚丽之处。孩子是自然的花朵,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正确评价每一名学生,用赏花的眼光看学生,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欣赏学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应该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王静:都说花是“三分栽,七分养”。没有护花使者般的心肠和热情,花就不可能五彩缤纷、赏心悦目。用赏花的心态面对学生,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的心态中成长,让孩子渴望得到赏识、尊重,那么教育也就是富有生命力的。当她发芽时,给予肯定;还是花苞时,给予呵护;开花时,送给掌声……而病虫害来袭时,默默地为其修剪、改善生长环境,用加倍的细心为其健康成长助力。赏花、赏人、赏事!让每朵“花”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
火蓉:“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今天才明白这“花朵”的真义。从曾经的花朵到今天的园丁,我们每个人若不是怀揣一颗爱花、惜花、育花之心,又怎会走进这百花园中来?只是身处花丛,“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看着满眼的花团锦簇,慢慢地,觉得玫瑰刺太多,兰花太娇气,米兰太沉默,月季又总是招蜂引蝶……若时刻欣赏每一种花的独特之美,则不只会收获“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欣喜,更会有“不醉花前为谁醉”的幸福感。
许海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赏花。会赏花的人一定是爱所有花的人。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爱所有学生的教师。古语云:“花落花开必有时。”我们要了解花的生长规律,真正能够欣赏一朵花在发芽、含苞、绽放、凋谢的每一个状态。花开亦喜,花落亦喜。不管是怒放时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还是凋谢后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会赏花的人都会喜欢。
林日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要静下心来备每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这不正是一份“赏花的心情”吗?就让我们少一些现实的精明,多一些灵魂的高尚;少一些浮躁的捷径,多一些研究和思量;少一些雷霆万钧,多一些和风细雨,怀揣赏花的愉悦,俯身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王扬:校长曾表扬我“对孩子总是笑的!”我成为教师后,从不吝惜自己的微笑。早上碰到孩子问好,我总是用含糖量很高的声音和微笑向他们回礼,孩子看到了之后一个个连蹦带跳地进入教室,一整天学习面貌都特别好。
中午进校时,学生们都在认真地看课外书,只有一个男孩子把手里的尺子和笔玩得不亦乐乎。我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这个男孩子不好意思地也笑了笑,把东西理好,翻开了课外书。微笑不仅表明了你内心对世界的态度,更能成为你沟通世界的最佳名片。
唐慧荣:在未正式加入教师队伍之前,我就一直告诫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教师,对学生有爱。工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发现有爱不难,正确地表达爱却是那么的难。面对一个孩子时可以毫不保留地给予爱,但是面对44个孩子时又如何给予足够的爱和关注?面对可爱的孩子时可以自然地表露爱,面对天天惹你生气的孩子又如何表达爱?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只有会欣赏孩子的教师,才会真正心平气和,爱才能流露出来。
黄海:在学校声誉日隆、各种荣誉不断加诸我们身上的时候,蓦然发现我们已经少了许多内心的敞亮,少了最初迈步时的忐忑。在公开课中,我们可能关心自己胜于关心学生,尽管自己不会承认;在班级里,我们可能会为一个顽童的转学而欢呼,尽管自己坚决否认;在运动会8分钟跳绳时,我们可能难掩对那几个笨拙孩子的愤怒,尽管自己以各种理由进行辩解;在省市各类领奖台上,我们可能为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获奖而喜不自胜,好像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这么几个学生┅┅
多样是独特,是不可代替,也就是价值。以赏花的心情,看到的是“多样”。看到“贵贱”的,观者的心灵已经蒙尘!
教育是一种柔软的智慧
胡晓莲:“最喜欢怎样的教师?柔软的。”掩卷思之,感慨万千。环顾我们周围,虽然教学风格不一,教学特色各异,但有一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那些柔柔的、说话轻轻的、眼神暖暖的教师总是特别让学生喜欢。柔软的,但教育的信念又是坚定的,所谓上善若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所讴歌赞美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
杨丽萍:让我们与学生成为舞伴,亲切款待学生,不匆忙地用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不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会款待我们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