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雪域高原的生命使者

欢迎收听《新闻纵横》,我是记者陈秉科。

  西藏自治区山南县藏族妇女次仁至今还记得他的丈夫做肾脏移植手术时的情景。2004年2月1号的拉萨,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次仁一大早就等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手术室门前,窗外是明媚的阳光,但是,次仁一直坐立不安。因为她的丈夫坚增欧珠两年前得了尿毒症,肾功能面临衰竭,坚增欧珠的弟弟为哥哥捐出了一个肾脏,手术正在进行。4个小时后,医生告诉次仁:手术成功了。次仁激动地把一束洁白的哈达献给了主刀医生、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但是次仁当时并不知道,他丈夫的这个手术是西藏首例活体肾移植手术,这个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在高寒缺氧环境下人体器官移植手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背景资料]

  李素芝,男,汉族,50岁,山东临沂人,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1976年,李素芝放弃了大上海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主动申请到西藏边防工作。扎根西藏28年来,李素芝通过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推动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汉藏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素芝在西藏赢得了“高原一把刀”的美誉,西藏人民则亲切地称他为“门巴”将军,门巴在藏语中就是医生的意思。

  坚增欧珠说,他早就听说过,李素芝医术高明,是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但他想不到,李素芝作为一个院长、将军,在他住院期间,会天天到病房了解病情,在他出院后,这位院长、将军竟然会到他家里看望他。

  [出录音]

  坚:专门问我吃的怎么样?血压怎么样?

  记:一个将军来到你家,你是什么感觉、反应?

  坚: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下来了,我家没有什么,我就是给他端水,酥油茶、酒什么的。

  (藏语……)

  翻译:他以前没有见过活菩萨,得病以后见了活佛,他以后要祈祷,祝李院长吉祥、平安,因为他再如何也报答不了李院长的恩情。

  [录音止]

  李素芝入藏28年,在高原医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高原缺氧环境下活体肾移植手术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高原环境下的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西藏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空气中含氧量最低的地区,低压缺氧、寒冷干燥等环境条件使高原心脏病的发病率居全国之首,对驻藏官兵和藏族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但是,在高原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会出现平原地区没有的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高原心脏手术不仅国内没有先例,世界医学界也无人敢问津。1986年,国外一位专家断言:在3500公尺以上不能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素芝院长的学生、西藏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医师张胜天:

  [出录音]

  心脏手术在西藏开展的时间不长,……国外专家来西藏做过,但失败了。当时,从农牧民中普查出一些病人,当时做了两个,都失败了,剩下的人不敢再做,都回家了。

  [录音止]

  李素芝进藏后不久,在一份《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报告》中看到这样一个统计:在西藏近两万名受检人员中,60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数据以及藏族姑娘卓玛的死让李素芝震动很大,并下决心在西藏攻克心脏手术。

  李素芝:

  [出录音]

  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地区,是内地的2—3倍,是西藏地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曾经有一个藏族姑娘叫卓玛因为心衰死了。这件事对我触动也很大,另外,我在巡诊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很多得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但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治,我就下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

  [录音止]

  当时,由于实验课题没有立上项目,李素芝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就是很大的困难,他不仅要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实验时间也只能安排在不值班的夜间和节假日进行。1999年的一天,李素芝在实验室做麻醉实验。他给狗注射了麻醉剂后,抗不住连续熬夜的疲劳,睡着了。后来,狗醒了,挣开绳索,一口把李素芝咬醒了,他的手、腿多处被实验犬咬伤、抓伤。

  李素芝做动物实验,一做就是20年。2000年11月10号,李素芝主刀的世界第一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终于获得成功,填补了高原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国外专家的断言,被李素芝一刀划破。

  片花:

  他是高原一把刀:

  黄跃:李素芝的高原环境下心脏不停跳手术填补了一项空白

  他对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贡献

  录音:从我们佛教的角度来讲,他就是大慈大悲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李素芝常说,这辈子他欠妻子和女儿的太多太多。李素芝和妻子郭淑琴都是1976年入藏,但是很难想象,28年来,李素芝的休假时间只有半年。他们的女儿楠楠出生以后,先是放在山东奶奶家,后来又放到大连姨妈家里,今年已经22岁。西藏军区总医院的黄跃副院长与李素芝相识多年,他说他只见过李素芝这位山东汉子流过一次眼泪,那就是在他谈起女儿楠楠的时候。

  [出录音]

  记:听说你女儿在她十八、九岁之前从来没有叫过一声爸爸?

  李:实际上就是现在,她也没有真心实意地叫过一声爸爸。她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到半年时间,她现在是22岁。……由于时间长,没有沟通,有鸿沟。

  [录音止]

  李素芝的女儿李楠说,尽管她对爸爸两个字叫不出口,但是对自己父亲的医术、医德和敬业精神还是很佩服的:

  [出录音]

  现在就是叫不出来,我和他接触得短,没有爸爸的概念,叫不出口,在别人面前,我可以说我爸爸如何,但在他面前就是叫不出来。现在对他的印象比以前深刻了,不管他对工作也好,对病人也好,我都很佩服他,佩服他的敬业精神。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医院了。

  [录音止]

  李素芝的妻子郭淑琴为了照顾孩子,1992年从西藏转业到大连,但李素芝一直忙于手术、实验,或者到边防哨所巡诊,长达4年的时间里没有回家探亲。郭淑琴周围有人说她丈夫李素芝死在了西藏,有的猜测两人关系不好了。后来,李素芝回大连时,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到了妻子的单位:

  [出录音]

  李:后来我开会回去,我第一个先到他们医院,没回家,我要让他们知道,郭淑琴还有爱人,还没有死,也没有离婚,关系很好,我就是要表明一下。

  [录音止]

  [出录音,一段歌声]

  唱这首歌的,一位是西藏大学文学系的汉族学生赵宝峰,一位是藏族小姑娘德白。他们曾经都是李素芝的病人。李素芝对妻子女儿怀有深深的歉意,赵宝峰和德白的歌声却饱含了对李素芝的感激之情。李素芝在西藏做过大大小小的手术9000多例,无一失败,病人的康复给了李素芝极大的安慰。

  李素芝在藏族群众中间赢得了尊重,而很多藏族群众也正是从李素芝那里加深了对共产党的理解。16岁的藏族姑娘吉吉因为误饮了稀硫酸水,食道严重烧伤,吃饭都困难。去年,吉吉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就诊时,身体极度虚弱,不能站立,是由他的父亲背着进的病房。今年2月,由李素芝主刀免费为他做了结肠替代食道手术。鉴于吉吉家的经济状况,医院免去了吉吉21万元的住院费用。如今,吉吉的父亲逢人就说,是共产党、解放军救了吉吉的命。

  [出录音]

  吉吉的父亲:(藏语)

  翻译: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我女儿的今天。

  [录音止]

  西藏盛行佛教,寺庙众多,很多僧人都知道李素芝这个名字。色拉寺72岁的经师格桑群培今年得了半身不遂,是西藏军区总医院对他进行了有效治疗。这位老经师在他的禅室里告诉记者,色拉寺的僧人都非常熟悉李素芝院长,因为李素芝经常来色拉寺巡诊,而且对所有僧人实行免费治疗。

  [出录音]色拉寺:

  (藏语)

  翻译:从我们佛教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是大慈大悲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他面前没有官民之分,他对当官的和对老百姓的距离一样看待……他确实是一个好人,一个普渡众生的人。从我一个僧人的角度来看,我很佩服他,我也经常听到他的事迹,他的一些经历我也见过,他都是为老百姓好,我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录音止]

  李素芝是一名医生,被人们称为“高原一把刀”,但是李素芝在西藏奋斗28年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手术刀成功地做过9000多例手术,李素芝为西藏边防卫生事业,为汉藏人民团结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他的手术刀所无法全部承载的。

  西藏军区政委段禄定:

  [出录音]

  西藏人常说,认识了军医,才认识了解放军,认识了解放军,才认识了共产党。李素芝正是从这里领悟到,在西藏,必须把党的阳光洒向西藏这块沃土,这才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录音止]

  [结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录音新闻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雪域高原的生命使者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景式聚焦建党9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敎唱》系列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大力推进文化…
    以小见大有特色——录音新闻《国产彩…
    音报道:一个审计官的“人情账”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现未来太空探索…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
    澳利威工会:转载“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录音新闻》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敎唱》系列光…
    [历史上的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敎唱》系列光…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录音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录音新闻》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
    录音新闻·课后练习
    《录音新闻》名师导航(苏教版语文七…
    《录音新闻》课时作业(苏教版语文七…
    《录音新闻》学习导航(苏教版语文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厦门港发展成就
    2011062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采访文…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景式聚焦建党9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
    二十 《录音新闻》
    初中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录音新闻导学案
    第二十课《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二十  《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课标版下:十八、录音新闻 教学设…
    录音新闻·课后练习
    《录音新闻》教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引进好项目改善…
    初中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语文:第19课《录音新闻》教案3(苏教…
    初一语文(苏教版)下册《录音新闻》…
    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
    录音新闻教案
    《录音新闻》教案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录音新闻:马鞍山为金婚老人举行庆典
    重庆楼盘挡风水续:江津书记要求公布…
    录音新闻:高密庄户剧团闹新春
    毛泽东为什么反感被录音
    扎瓦赫里录音带现身互联网号召继续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