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是看图读课文,再把课文内容演一演。目的是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看图读文在理解课文时进行,表演则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表演,也可以利用课后开展课本剧的表演赛。 第三题抄写课文最后一段,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抄写时不但文字要抄写正确,标点也不能错。 第四题回答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自己的想象来回答,只要答得合情合理就行。写话要求不能太高,要允许学生多说少写,练习的重点是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在上《骆驼和羊》这课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我让学生很快进入主题,骆驼是怎么证明高比矮好的,羊是怎么证明矮比高好的,他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同桌讨论。讨论后,我们知道了骆驼和羊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优势,随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骆驼和羊的话,让学生感受他们的自豪与骄傲。他们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此时让学生说:认为高好还是矮好,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很深的理解,并掌握了渴望内容。
同时,在教学《骆驼和羊》一课时,我非常注重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降低了难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示范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产生新的思想。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读老牛的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弄清了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课堂流畅,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想象听了老牛的话,骆驼和羊和好了,它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事,对课文进行续写,体现了整体设计的流畅性。而后阅读资源进行再度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是为打写打基础的,我只考虑了教学设计的流畅性,今后教学中要全面考虑。
教学目标:会写9个生字,认读3个字。认识“马字旁”;能用“长处”写一句话。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老牛说的话。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 能续编故事。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老牛说的话。 2 懂得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6月6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看懂课文中的图画,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概 括句意,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把话说简练。 教学重点:看懂课文中的图画,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概括句意。 教学难点: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把话说简练。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 他们俩 围墙 茂盛 摇头 很窄 大模大样 评理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教学反思:在上《骆驼和羊》这课中,我感触很深。再这课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激情到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动态教学使学生有了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想更快地知道,骆驼和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我让他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同桌讨论。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很深的理解,并掌握了渴望内容。在本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我尝试让学生用演一演的方式,在实践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例如本课中 “大模大样”一词,学生通过自己表演“大模大样”的样子,体会到羊傲慢,满不在乎的神态,并通过朗读很好地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