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说了什么吗?
学生: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糟糕,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这鲜明的对比,可以吗?好,那我先说: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学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
学生:作者自信地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学生:后来,他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请你写在这里(指黑板)。好,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想起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好,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白痴,但后来,就能成为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教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教师: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n 1、为什么作者之前是个音乐白痴,但后来,就能成为小提琴演奏家 ?
n 2、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n 3、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
教师:(板书:音乐白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出示幻灯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好,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
(学生默读)
教师:(四分钟后)同学们,默读好了吗?那我们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
学生:作者因为小提琴拉得不好,受到家人的批评与打击,就到树林子里来练习。正当他庄重地架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支曲子,又感觉到自己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这时,他猛然发现背后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而这位老人却声称自己是聋子,想做作者的听众。
教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么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他首先得到了一种鼓励。
教师:好,得到了鼓励。 (板书:鼓励)
:我觉得作者在老人那里得到了自信心。
教师:得到了信心。非常好!
学生: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
教师:得到了安慰。真好!
:作者从老人的话语中得到了肯定。
教师:好。也就是说,鼓励、安慰、信心,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关爱。(板书:关爱)同学们,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
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板书:语言、神态)
教师: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
:我认为是通过老人的语言来传达的。
教师:好,还有吗?除了语言,还有什么?
学生:还通过她的眼神来传达的。
教师:好,同学们,我就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老人说的语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说的话。
(学生小声读)
教师:同学们,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找到的老人的语言有哪些?请 同学说。
:我找到了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在第六自然段也有:“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在第七自然段也有:“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还有第八自然段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师:好,同学们看,她找到的是不是这些呀?(出示幻灯片)
n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n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n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n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n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
教师:找得很全,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不全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咱们继续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请 说。
: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教师: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可以吗?好,在什么情况下呢?(出示幻灯片)(请一组同学做示范读句子)
吴思佳:“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教师:老人怎么说?
赵惠敏:“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教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好吗?来,同桌合作读书。(同桌合作读书)请一组同桌在全班朗读。(出示幻灯片)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得不好。老人接着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学生: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得不好。老人接着说:
同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全体学生:诗一样。
教师:那好。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哪位同桌再读?好,请 你们那桌再读,请读吧!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同桌:“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读得真好!请坐。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自己耳聋?
:因为老人是教授,她听出了作者拉得很不好,她想给作者一点儿勇气,一点儿力量,让他放心地拉出声来。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