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 师:“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有人认为,这些描写是非常真实、生动的,但也可见红军中有不文明、不守秩序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到呢? 生:红军也是有血有肉的,饿了,急了,骂一两句,抢饭碗吃,这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说是不文明。 生:我觉得这种行为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红军队伍。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能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作者正是用这种真实的笔触进行叙事描写,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而红军的形象也显得栩栩如生。 师:文章3~10自然段花了大量篇幅写与瑶民“攀谈”的事,这不是离题了吗? 生:这是作者真实地叙事的表现。 生:红军为了宣传,以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生:让读者看到红军爱民的一面。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红军不是为长征而长征的,它是为了根本改变人民受苦受难的。红军爱民的思想让我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你们知道吗? 生:(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师:聪明,在这里作者运用了陪衬的手法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师:大家细心体会“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段作者的所见所闻集中写出了什么? 生:所见写出了山势的高峻、陡峭。 生:所闻是作者在静夜所听到的那些细微的声响。 师:所见突出了环境的艰苦,那么所闻你们能用一个词形容当时作者的真切感受吗? 生:寂静或恬静 师:那为什么作者写了声响呢? 生:呃,只有在寂静的环境里才能听得到细微的声响,而且由于是山谷很深,反响回荡,声音自然比较响。 师:作者写静却写了动,这是什么写法?你能说出这种写法的例子来吗? 生:是以动写静,侧面描写的手法。例子:教室里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见。 生:还有就是王唯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师:非常好的例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深夜的山谷声响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试体会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可以看出作者乐观的生活情趣。 师:不错的,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声响,既要一定的自然条件,比如寂静,更要一个以苦为乐、心态平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优美的境界。正如秋夜的月亮,有人看到团聚,而有人看到了凄凉。“眼中月是心底月”,你们能明白其中的意味吗? 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景物。 生:就是老师说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很好。罗丹有一句著名的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 生:(齐)“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正是。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大自然当中感受美,学会欣赏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我们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并把别人的优点变为自己的优点,这就是创造美的行动! 师:那么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生:表现了山的高大险峻,这样更突出了翻山的艰难。 生:突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概,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师:老师也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往往要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的!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实录
孙 玲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幻灯片1)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你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
(生思考,很快,纷纷举手)
师:你来说说。
生1:我认为“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应该排在最前面,接下来是“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最后是“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是事情的起因;“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是经过;“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是结果。我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排的。
师:她说的好吗?
生(齐):好。
师:确实如此,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明明白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学们想一想,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2:应该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生3:首先要写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也就是事情的起因。
生4:还应该有涉及到的人物,事情的详细过程,最终的结果等。
师:这几个同学都是从记叙文的要素来谈的,说的都很好,这些都是写好一篇记叙文所不能少的。那么,在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几个方面,哪一个应该详写呢?
生(齐):“经过”部分。
师:对。“经过”部分不仅要写得详细,还要写得生动,形象。相比较而言,起因和结果部分可以写得简短些,但交代起因要清楚明白,结果应该合情合理。经过我们的讨论,可以归纳为这三个特点,大家一起读一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