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老山界教案




红军在长征中,一路行军,一路宣传,深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此外还打听出了有关老山界的一些情况,这样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另外可引导学生结合瑶民从“惊惶”“躲”“怕”到后来“哭诉”的转变,以及在“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的做法,体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关心和保护人民利益的军队和军民鱼水一家的深厚感情。
应该说,这支军队的性质、宗旨,加上文章着意表现的政治部同志们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乃是红军之所以具有这种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的根源。由此,我们对《老山界》一文有了更全面、也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其根源。
三、课堂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二三百字写出来,尝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出一期以“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
(2、3小题任选其一)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二、 教学设想:
(一) 、预习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 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
(二) 、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 动口说,组织语言; 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准备教具:录音机 朗诵带 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 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师板书:老山界 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 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生速读课文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归纳整理,师板书
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
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
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
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学生自由发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老山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