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老山界教案




(一)星夜行军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陆老和他的战友们,面对漆黑的夜、巍峨的山、陡峭的路,没有一声叹息,没有一句怨言。相反,却在津津乐道地欣赏着星火相连的奇观,忽然听到有战士在喊“我们顶着天啦”,大家不由“哈哈地笑起来”。在这样的情形里,哪里还有绝壁?哪里还有峭崖?哪里还会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而那“之”字形的火把更是形象地表现出山路的陡峭险峻,暗示了翻山的困难。以至于后人提到《老山界》都会不免想起那样的夜晚、那样的火把。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星夜行军图,把红军艰难翻山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雄伟、壮观,烘托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英勇、豪迈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夜宿雷公岩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物为心声,景为情发。那样的路、那样的夜、那样的睡眠,我们的红军战士看到的,却是天幕上满缀的“宝石”,惊喜的却是“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该是怎样的一种乐观,才能触动如此轻松、如此平和、如此从容的笔墨啊?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总觉得在这种近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一股升腾的力量。那是一种蔑视困难、张扬信念的精神力量。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在那么困难和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红军队伍却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精神原子弹”,其威也大,其力无穷。
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所感、所见、所闻三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红军战士夜宿雷公岩的独特感受。特别是所闻部分,以动写静,用声音来衬写山谷的寂静,生动地将雷公岩半夜里丰富复杂、此起彼伏的声响描绘出来,也把红军战士深切的感受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深夜的山谷声响写得如此富有诗意,恰恰表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乐观、豪迈、无畏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对革命美好前途的憧憬。
教师点拨:
同样,红军战士的无畏也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有精神,则信仰不灭,目标不弃;只要有精神,则气贯长虹,所向披靡;只要有精神,则坎坷尽踏,越走越远!长征是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脚下的路都很漫长,谁知道还有多少“雷公岩”在前方等着我们去征服,谁知道还有多少“之”字路去改写人生?那么我们该不该再读一读《老山界》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张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旗帜呢?
(可引导学生简单讨论,本步骤设计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分析和赏析精彩片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能养成“苦中也有乐”的良好心态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拓展探究
本文主要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事情,但在开篇却用近1/6的笔墨叙写在瑶民家休息的情况。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布局安排?这一部分内容又与表现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提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老山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