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繁體中文转换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周恩来简介_教学实录案例反思



1949年3月25日,和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4月,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6月,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当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组长。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作<<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经过和特点>>的报告;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手书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0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2月,指出中国经济建设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领导。

  1950年1、2月间,在莫斯科和毛泽东一起同苏联领导人会谈,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月下旬,朝鲜战争爆发。9月20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准备越过“三八线”。30日,周恩来指出'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上旬,美军越过“三八线”向朝中边境进犯。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组织和领导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直接领导中国方面的谈判工作。12月,兼任中央转业委员会主任。

  1952年年初,周恩来、陈云等六人领导小组成立,编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4月,作《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的报告,指出我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8月,拟出<<五年计划轮廓案>>;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商谈。

  1953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选举法起委员会主席。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2月,主持研究国家体委工作,提出要为祖国锻炼身体。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会上达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休会期间,于6月下旬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关系的知道原则。7月,离开日内瓦,回国途中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苏联、蒙古。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在我国'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在会上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仍兼任外交部长。1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5年3月,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西藏工作,提出要想方设法减轻西藏人民的负担,由国家给以财政补助。4月,率中国代表团抵印度尼西亚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会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双方签订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6月,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讲话。

  1956年1月,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会后,主持制订十二年科技规划。5月,谈文艺要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同月,在全国人大会上讲:解放台湾有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9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1、12月,访问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

  1957年1、2月,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富汗,印度,尼泊尔,锡兰(今斯里兰卡)。
  8月,在青岛出席民族工作座谈会,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政策。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陆海空军军官大会上作<<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的报告。

  1958年2月,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中国人民支援军全部撤出朝鲜。6月,批准创办中国科技大学。

  1959年1、2月间,率中共代表团参加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继续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主席。

  1960年4月,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5月,访问柬埔寨、越南、蒙古。
  8月,接见日本日中贸易促进会专务理事铃木一雄等,提出对日贸易三原则。9月,和缅甸总理吴努会谈。10月,签订中缅边界条约。
  8、9月间,主持制订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这个方针在翌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回延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周恩来简介_教学实录案例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