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下 回延安 教案


二十五     回延安
贺敬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基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整体把握 ②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设想
1.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2.难点 作者创作的主旨
三、教学思路
朗读——诵读——感受——理解
四、教学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介绍作者
3.了解陕北民歌及“信天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红色之旅”引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贺敬之重游革命圣地
(展示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一处革命圣地吗?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树梢shāo   搂lǒu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āng 喘chuǎn
2.作者介绍
贺敬之 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峰城,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1945年集体创作《白毛女》歌剧。
3.信天游
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两句押韵,每节一韵
形式自由常用于抒情也叙事。
常用比兴手法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回延安》采用民歌体形式写了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对“母亲” 延安的那种永不泯灭的真情。
3.本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四)课文赏析
1.第一部分使用了哪些动词表现了逼真的情景?
一“抓”一“帖”这些逼真的动作表现了使人见到亲人时的激动情景。
“搂”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字更加洗练,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2.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亲山……”——“亲”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羊羔……”——延安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3.第三部分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A.炽热的阶级感情——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
亲人欢聚的场面
B.三代人于诗人的对话
C.夸张、比喻连用
4.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的新面貌?
排比——欣欣向荣
夸张、比喻——兴奋、喜悦
5.第五部分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愿望?
概括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呼应前文,热切期望
表达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附板书
                         回延安                  
以诗人离别         忆延安
10年后重返         话延安
延安的激动         看延安
心情为线索         颂延安
   
五.小结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满腔热情,更需要作者有雄厚的文学素养
《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六.作业
1.诵读全诗
2.探究.练习(二)
七.反馈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回延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苏教版七年级下 回延安 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