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黄继光》读后感
|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 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 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 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继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课文《黄继光》读后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黄继光》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读《黄继光》有感作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