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新知 1. 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②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③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 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 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