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介绍资料,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爱迪生图片,激发兴趣:你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2.教师小结,引发兴趣: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爱迪生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完成了两千多项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你们知道吗,爱迪生小的时候还做过一件“傻事儿”呢?
3.揭示课题 :好奇的孩子。读课题,强调多音字 “好”的读音;理解词语“好奇”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2. 汇报读书与识字成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指出误读处;教师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小组成员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
相识字效果;教师巡视,掌握情况。
互 3. 班内交流,教师指导“难记字”。运用比较、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等
方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 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检查识字效果。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2)重点指导“观察、发现、思考”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理解“思考、发现”;采用做动作、亲自体验的方式理解“观察”的意思;也可以用这些词练习说话,帮助理解。 三、复述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 指名讲故事,相机指导。
讲故事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对话、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字词。
二、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写了爱迪生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疑问?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出示课件
(2)理解句子“他喜欢观察事物,又爱思考问题。”
(3)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2. 情景对话,体会人物精神。
(1)教师导语:爱迪生每天都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正因为他的好奇心,使他特别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读书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质疑答疑。
(3)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3. 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学习了课文,你认为爱迪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傻还是聪明?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呢?(出示课件)
(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
三、书写生字
1.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占格位置,弄清笔顺,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强调以下几处:
“坐”:两个“人”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土”字一竖要高过两个“人”字。
“升”与“开”字比较记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笔撇的位置。
“后”:注意笔顺和第二笔“长撇”的写法;
3.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
由介绍人物资料引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比较顺利地投入教学情境中。
理解题目中关键词的意思,挖掘蕴藏在课题中的“有机成分”,以便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学习做铺垫。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把识记汉字内化为他们的一种体验,在不断的积累中这种体验会逐渐升华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这就是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 —→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形象、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进而积极寻找答案。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的氛围引发学生的讨论,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把握教学重点,加强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强调对书写正确、笔顺、占格、写字姿势、书写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