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导读设计 北京市北京四中 王广惠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导读内容】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咿哑( ) 颦蹙( ) 供养( ) 惊鸿( ) 粲然( ) 嗔视( ) 叱咤( ) 极妍( )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在线测试】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疾转(jí) 叱咤(chà) 惊鸿(hóng) B、颦蹙(pín) 供养(gōng) 滋润(zī) C、嗔视(chēn) 粲然(chàn) 惆怅(chóu) D、咿哑(yǎ) 静穆(mù) 极妍(y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色当行 变幻多姿 B 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C 混身解数 高视阔步 D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 )般的慢移,( )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 A、轻云 繁响 旋风 细碎 B、细碎 旋风 繁响 轻云 C、细碎 繁响 轻云 旋风 D、繁响 旋风 轻云 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 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 舞蹈鲜明的 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D项中“哑”应读“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冰心全集》,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舞记,冰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观舞记》导读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