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D >> 端午的鸭蛋 >> 正文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天津市东丽中学 沙彩虹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在欣赏民俗风情中感受日常生活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一文,汪曾祺先生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行文闲适自由,语言雅俗共赏,趣味盎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但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较多。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想】

  学习本文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识对联、话民俗为切入点导,立足文本,进行品读活动。朗读训练和品味语言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欣赏范读让学生整体的感知文本,设计合作探究及体验感悟的环节,通过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拓展迁移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刻反思,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1、重视朗读和默读,使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2、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是开放的学科,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师利用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信息,体味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⑵ 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以合作探究和体验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和品味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其散文特点的资料、端午节的资料,制作课件。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划出疑难之处,提问题。(课前汇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识对联、话民俗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古诗中分别表示的民间传统节令是什么?我们这里在过节时有哪些习惯?

    (此环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由古诗引出民俗,引出端午吃粽子的话题,再从食文化的角度,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今天学习的这篇回忆性文章是关于端午节的。请同学介绍有关作者的情况。你们知道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学习这篇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你就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些许的滋味。

    (学生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屏幕出图片、简介。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二、聆听美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读正音(结合课前预习),思考题:(屏幕显示)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为何要从端午的风俗写起?思考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2、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屏幕显示)

    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端午的风俗(铺垫背景)
    结构闲适自由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前两个部分的统一)
  三、合作探究、领悟感情

  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质疑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整理探究题。(屏幕展示)

  1、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风俗活动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满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对这种很小的事情津津乐道,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结构上闲适自由,学生预习时会有疑惑,教师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内容的先后确定问题的序列,制定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可控性讨论探究,随时调节教学行为。当然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的问题和思维的亮点,更应随机点拨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作者行文如流水,自然而然中流露独特的感受。浓墨重彩地描绘“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合理的背景,写“端午的鸭蛋”自然水到渠成。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汪曾祺的文章在结构上的闲适自由,语言也别有特色,下面我们重点探究他的语言艺术,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品味语言、体验感悟   (屏幕展示)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精读课文,勾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研读,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从文章中找例子,揣摩语气、感情,读给同学听.

  (屏幕展示)   运用语言造型动感传神

  (这个环节设计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重在体会作者平淡有味、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感知汪曾祺在本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小结:

  看来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有时看似平淡的词句同样极有韵味,极有情致。作者融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生动传神、风趣幽默,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屏幕展示:

  1、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感觉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自豪和喜爱之情。我们能否把题目改为《家乡的鸭蛋》?

  2、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请你结合收集的资料料,以导游的身份来讲解。

  (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同学边讲边展示课前收集的端午节的资料图片,如龙舟、粽子等,分享信息。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由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对文史地哲等知识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


五、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屏幕展示)2006感动中国候选人:冯骥才

  冯骥才,中国著名作家、家。近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从1994年开始,冯骥才拿出自己几十万元的稿费,用了三年时间,请100名摄影师,把天津老城“地毯式”地拍摄下来,并浓缩在一本图集之内。此外,冯骥才的视野还“锁定”了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文化遗产,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冯骥才目前和将要积极奔走的工作包括:将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的登记、拍照、录像;出版2000多个民俗县集本;出版120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出版中国民俗民间艺术分布地图册;向联合国推荐一批文化遗产名单;命名一批文化艺术之乡……

  (屏幕展示)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但是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有人在默默的做着“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有人已经将传统节日逐渐淡忘。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抱怎样的态度呢?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民俗是国民和国家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民俗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包容性的对待外来的事物,从而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结:

  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小事情,大态度”。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韵味、情致,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对逝去的风俗的怀念。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乐趣的慧眼,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板书】
    端午的风俗 结构闲适自由   语言雅俗共赏 口语化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 文学性     端午的鸭蛋 运用语言造型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汪曾祺胡同文化赏析
    《胡同文化》资料:《汪曾祺散文选集…
    说课:说《胡同文化》《空山鸟语》
    胡同文化课文鉴赏
    《胡同文化》教案
    看《胡同文化》说课稿
    语文新教案之胡同文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有关资料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 2
    《云南的歌会》生字注音
    《端午的鸭蛋》写作特点
    《端午的鸭蛋》词义辨析
    《端午的鸭蛋》写作借鉴
    《云南的歌会》多音字辨析
    《端午的鸭蛋》中心意思
    《端午的鸭蛋》学习指导
    《端午的鸭蛋》素质教育新学案
    儿女眼中的汪曾祺
    《端午的鸭蛋》写作特色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的鸭蛋》问题研究
    汪曾祺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学建议
    《云南的歌会》形似字辨析
    《端午的鸭蛋》有关资料
    《云南的歌会》词语解释
    《端午的鸭蛋》练习说明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整体感知
    合理取舍,巧妙切入──对《端午的鸭…
    从《端午的鸭蛋》教学谈主体参与型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杂谈
    《端午的鸭蛋》说课设计
    《端午的鸭蛋》说课设计
    《端午的鸭蛋》电子教材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及反思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节来历
    《端午的鸭蛋》疑难解析
    《端午的鸭蛋》课文评点
    《端午的鸭蛋》结构分析
    《端午的鸭蛋》问题探究
    《端午的鸭蛋》研读赏析
    善用语“造型”──绘声绘色
    国子监
    昆明的雨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萝 卜
    随遇而安
    外国的粽子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
    《端午的鸭蛋》优化测控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同步达纲练习
    《端午的鸭蛋》参考图片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课文背景知识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口语色彩浓厚──平谈有味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同步轻松练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