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成语导入,营造“一见钟情”的基调。
师: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
生:叶公好龙。
生:程门立雪。
生:刻舟求剑。
……
师:哦,知道得这么多,下面看老师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
生:塞翁失马。
师:“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一起读——
生齐读:塞翁失马。
师: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知道了哪些?
生:我知道“塞翁失马”后面还跟着一句“焉知非福”。
生:“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祸不一定是祸,福也不一定是福。
生:我知道塞翁失马之后他的马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匹好马。
师:哦,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成语故事的有关内容了。请大家一起看这个“翁”,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哪些“翁”?
生:鱼翁。
生:老翁。
生:不倒翁。
……
师:这些“翁”都是什么意思?
生:“翁”就是老头的意思。
师:“塞翁”就是——
生:住在边塞的老人。
师:“塞翁失马”的意思就是——
生: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塞翁失马》这篇小古文。
[点评]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既陌生又新奇的文本。陌生,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亲密接触”、“充分拥抱”的机会甚少;新奇,是因为文言文特殊的“之乎者也”的句式结构、节奏韵律,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文本,教师在开课之时,没有刻意的渲染,更没有“故弄玄虚”,教师十分自然地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成语入手,在一种“聊天式”的轻松问答中,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敬畏”情绪,使学生觉得文言文并非高不可攀,它虽然是上千年前的祖先写下的文章,但却依然是可亲可近,可触可摸的,是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情感基调,使学生在接触文言文之时就对文言文“一见钟情”也就有了可能。
这样的开课导入,不显山不露水,自然,轻松,朴素,有效。犹如一道淡淡的绿茶,耐人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