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兰亭集序 >> 正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课文全解

◆课文研讨与鉴赏说明

一、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自不消说,但也非出奇。出奇的是,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的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可算是入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做烘托,“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情致浓。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这一层仍是切着兰亭之会写的,却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又预示了下文将有所发挥。

第2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上文已见,只是这里用了它们的合义,表示过得很快。这就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静者“晤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作这样的区分,其实只是一种烘托的手段,作者的本意是要说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处。

但“死生亦大矣”毕竟是个哲理命题,为了证明自古如斯,作者又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际,从而加深了他的感慨。再联系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非,也表明他的感慨其来有自。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两句,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束全文──以“斯文”而使“后之览者”有感于“死生之大”,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无穷回味的余地。

统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而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所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也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略举数例如下:

1.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应当看到,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课后练习解答指导

一、本题意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分三小题,每段一题。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迅速成诵。答案要点如下:

1.第一问:可先划层次,再说各层记叙要点。详见“课文说明”。第二问:可利用课文原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和“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作答。

2.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由此可见,前段叙事是为后段议论作铺垫的。

3.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书序体裁的某些特点,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还可以借机谈谈作者借题发挥的写法。

参考答案见“课文说明”。

三、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不同用法。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下面就课前预习和课堂诵读指导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课前预习

1.课文中无生僻字,无长句,不妨要求学生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看注释,粗知大意即可,不求确解;第二遍一气读完全文。

2.分类抄写课文中生动的语句:一类是景语,如“崇山峻岭”“清流激湍”“天朗气清”等;一类是情语,如“情随事迁”“临文嗟悼”等;一类是叙事语,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目的是利用这些语句作为记诵的支撑点。

3.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叫学生试着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作为课上讨论文章思路的准备。

二、课堂诵读指导

1.从解题入手,略说书序体裁特点,让学生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即“一觞一咏”说诗的产生;“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编集;“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说编集的意义。

2.归纳各层大意后,讨论全篇思路(内容详见“课文说明”)。要点是:以叙事为抒情议论张本,故首叙兰亭之会;用“乐”字结住叙事,由是而兴人生之叹;由叹而归结为“死生之大”,点明作序主旨;然后扩展开来,说古人“兴感之由”,论“一死生”“齐彭殇”之妄,最后仍回到说诗集上来。

◆有关资料

一、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二、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殇”不是庄子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三、关于序跋的体裁常识(许嘉璐)

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战国策序》则历述从春秋至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义观和对战国至秦之间君臣兴诈伪任刑法的看法,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例如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一行传序》《伶官传序》等即是。至于读古代书籍文章而写的序,例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更是以议论为主。

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不多见,突出的典型为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这是作者读了李翰所作的张巡传后写在该传后面的,大半篇幅记载张巡的事迹,以补李翰传文的不足。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却用了两大段文章发表议论,以批评“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的时弊。因此这篇文章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并不是传记,还是序。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和欧阳修的《释秘演诗集序》,虽然一个是为自己的《八愚诗》作序,一个是为某一人的诗作序,但也属此类。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例如《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显然,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片,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吴蜀集引》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刘禹锡的父亲叫刘绪,绪、序同音,苏洵的父亲叫苏序,因为要避父名,所以二人改序为引。这本来是特殊情况造成的作家个人的规矩,但由于刘、苏的影响,后来也有人作起“引”来,那就与避讳无关了。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书、文的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书、文之后,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

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兰亭集序,王羲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王羲之《兰亭集序》课文全解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有感于《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
    恬然飘逸的兰亭雅聚真挚可人的《兰亭…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兰亭集序》教学思路与教后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片断
    张世鑫、史建筑《兰亭集序》教学评点
    语文个性化教学,让文化和美学来加盟
    一副对联带活一堂课──《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生命意识之…
    与《兰亭集序》有关的传说故事
    《兰亭集序》两处注解质疑
    《兰亭集序》电子教材
    《兰亭集序》整体把握
    《兰亭集序》问题探究
    《兰亭集序》关于练习
    《兰亭集序》教学建议
    《兰亭集序》教学建议
    《兰亭集序》有关资料
    《兰亭集序》的教学与欣赏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兰亭集序》末段析解
    《兰亭集序》相关评论
    对《兰亭集序》第三、四段的理解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
    重新把握《兰亭集序》
    立意深远,文笔清新──《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课文导入
    从《兰亭集序》谈“曲水流觞”的含义
    《兰亭集序》课文点评
    从《兰亭集序》中几处涂改,看“文”…
    《兰亭集序》思路探微
    “死生亦大矣”──解读
    最典型的书序第二篇文艺理论──就《…
    《兰亭集序》的主旨值得探究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
    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的思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相关典故
    《兰亭集序》教学杂谈
    《兰亭集序》参考图片
    通达幽远的生命放歌──读《兰亭集序…
    “流觞曲水”抒幽情──李白《春夜宴…
    《兰亭集序》主旨索隐
    恬然飘逸的兰亭,雅聚真挚可人的《兰…
    感时叹逝推理散忧──读王羲之《兰亭…
    品读《兰亭集序》,感悟美文雅趣
    生命的大无奈──解读《兰亭集序》的…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来龙去脉
    《兰亭集序》写作特点
    兰亭宴集
    兰亭揽胜
    兰亭名联赏
    在活动中发展 在运用中积累──《兰…
    《兰亭集序》生字注音
    《兰亭集序》多音字辨析
    《兰亭集序》形近字辨析
    《兰亭集序》字词解释
    《兰亭集序》多义词辨析
    《兰亭集序》问题探究
    批《兰亭序》
    在文化的层面上解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字词活用
    《兰亭集序》词语古今异义
    《兰亭集序》特殊句式
    《兰亭集序》难解句子
    《兰亭集序》中心意思
    《兰亭集序》结构分析
    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通假字
    王羲之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精解
    《兰亭集序》写作借鉴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兰亭集序》重点难点及发散点拨
    《兰亭集序》思想方法与典型例题
    《兰亭集序》点将过关
    《兰亭集序》迁移赏读与检测
    《兰亭集序》课外延伸
    《兰亭集序》写作特色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