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活板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第二段。

    2.处理课文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三、总结。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归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1.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2.根据板书订正。

    3.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此外,“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介词,被,也应注意。

    总结: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1)顾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对象。

    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总结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

    2.完成练习四。

沈括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②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

自学文言文字词,找出说明的要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炀yáng

砥dǐ、         更gēng、   瞬shùn、        帖tiě、      韵yùn、  

贮zhù          粘zhān、   燔fán、           沾zhān、     予yú、   旋xuá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①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②印,动词,印刷。③唐,唐代,公元618—907年;④尚,还;⑤盛,广泛的,大规模的;⑥为,动词,使用;⑦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⑧五代,公元907—979年;⑨时,时候;⑩始,开始;⑾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⑿已后,以后;⒀典,经典,例如“五经”;⒁籍,一般书籍;⒂皆,都;⒃为,判断动词,是;⒄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活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活板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