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导入 二、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正确停顿。 三、 理解课文 1、 雕版印刷术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最后大规模应用在什么时候? 讨论明确:从“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可知,雕版印刷术早在唐朝时就出现了。从“五代时始印五经”的“始”字可知五代是雕版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的“皆”字可知,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 2、 第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说明活板印刷发明之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 3、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术发明的历史? 讨论明确: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 4、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待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 讨论明确:交待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5、 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出制版的程序。 讨论明确: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是按印刷工作程序顺序即制版→ 印刷→ 拆版的顺序来说明的。制版是按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6、 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打比方,如“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作比较,如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举例子,“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列数字,如“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字有二十余印” 7、 作者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突出胶泥刻字的优点,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胶泥刻字的优点。 讨论明确:沾水不变形,容易拆版,不被弄脏。 8、 课文最后一段交待活板的下落,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这一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的毕昇所创制时确凿无疑的。“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 四、 合作探究 1、 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紧扣什么特征来说明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明确:作者介绍活版印刷术紧扣“活”的特征来说明的。这个“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如“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字印的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是活的;用讫拆版,便于下次重行排版印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 2、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讨论明确: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五、 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
活 板
第一教时 (导读课)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掌握“帖、旋、 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能力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的工作流程图,从而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思想教学目标: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教 学 重 点 :指导学生疏通文言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 学 难 点 :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 具 准 备 :1、录音机、磁带 2、投影仪、投影片 3、铅字打印机的字模、字框
自学课文: 1、要求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全文。
2、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课文,明确一些字词的读音,并思考导读题。
3、在原文中找出练习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义及用法。(投影 片)
教学模式: 朗读 发现 讨论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引用电影《毕升》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民族自豪感。如教师讲述完用自豪的语气说: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比德国的活字印刷要早400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
今天我们有幸来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祖先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二、初读全文
1、 齐读第一段,落实“板”“为”“已”字。
[明确]“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为”动词,做;“以”通“以”
2、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找出与课文不同处。
误导: (1)用烂泥刻字
(2)薄如铜钱
(3)以木片、草、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铁板置铁范上;
(4)持就火烧之;
(5)药已熔,则以一平板按其上。
明确:校正每一误点,并思考其原因。设计目的:发现问题,养成认真朗读习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