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上册识字8 >> 正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

徐州市泉山区文教体局教科研室 朱晓红   点评:高林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感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特点,初步感知“包”表音又表意的特点。
4、感受汉字之美之神奇,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语境歌、情境图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
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中已多次出现,对于形声字“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的特点,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8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可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却发现:以“包”为基本字可以组成的形声字相当多,编者选取了“苞、饱、泡、炮”来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而“炮”在本册书第二课才刚刚学过。这就使我们对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深入探究。原来“包”是个会意字。它的外边是个“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最初的意思是“裹”。在识字8的这组形声字中,“包”具有既表音又表意的特点。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了这一点,对本课编写意图的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即通过对这一组字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声旁具有兼表音义的功能。即文字学中的“右文说”。至此,对本课的重难点的理解把握就较为准确到位了。
【教学方法、手段】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使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练习】
填一填:
一撇横折钩,小巳藏里头。
上花含苞,水边鱼吐泡。
有食吃个饱,有火放花炮。
有手能搂(),有足便能()。
月来成同(),雨来下冰()。
教学过程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
一撇,横折钩,小巳藏里头。
上花含苞,水边鱼吐泡。
有食吃个饱,有火放花炮。
—— 打一字()
(二)学习本课生字
1、演示“包”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包”字蕴含的意义。
2、自主学习“苞、饱、泡、炮”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借助偏旁,读懂字义。
(3)归纳形声字构字规律“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
(4)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花苞、水泡、火炮、饱满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声旁“包”表音又表意的特点。
(三)朗读韵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写字。
(五)拓展练习
十、课后反思
关于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如何真正落实这些要求呢?本课例在教学中既紧密结合教材,又独辟蹊径,别俱特色。
1、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带有偏旁的卡片、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幅情境图、一首儿歌。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都采用由偏旁组成字,由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文段的做法,本课例教者反其道而行,依据人认识事物“浪漫-精确-综合”的规律,让学生先在一定的有意义的语言背景下认识字类,再对需要教学的字词进行重点教学,然后,再设法将之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对于由基本字“包”构成的这组形声字,教者编撰了如下语段:“一撇横折钩,小巳藏里头。上花含苞,水边鱼吐泡。有食吃个饱,有火放花炮。”这段话将字形结构中因含有同一个母体字(包)而形似的一组字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语境,简化了儿童识记汉字字形的心理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求同与辩形求异加深对字形、字义的理解、掌握。这就是“浪漫的、整体感知的、有意义的背景下整体归类性识字”。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这一教学原则。
2、 变“教符号”为“教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文字,它凝聚了先人的灵感和智慧。过去,老师们只是把汉字当作死板的符号,一味的告诉学生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读,这个字不能多一点,那个字不能少一撇,忽视了汉字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其实,我们的方块字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课例中的“包”小篆的写法为“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是“裹”的意思。编者将 “苞 饱 泡 炮”选入教材,是因为“包”在这几个字中具有兼表音义的功能。教者深刻把握了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变“教符号”为“教文化”,使学生知晓汉字的来龙去脉,知晓汉字背后的信息,让学生在新奇、兴奋、快乐和崇拜中学习汉字,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使汉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充分展示了汉字独特的魅力。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是一幅、一个故事,一个小小的世界。他们猜谜语、编故事,在语境中认识字,在实践中运用字,学得兴趣盎然。他们在识记汉字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文字一笔一划的合理和绝妙,更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和深远。
课例点评
听朱晓红老师这节识字课,以下的感觉尤为强烈。
一.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
从课例看,朱老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坚持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文本为第一资源,注意了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揣摩。比如对“包”的把握。朱老师不但对“包”自身有着深入的了解:“包”是个会意字。它的外边是个“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最初的意思是“裹”。而且对“包”作为声旁,在形声字中既表音又表意的特点有着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也正是因为对本课的难点的理解较为深刻,所以,对本课编写意图的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即通过对这一组字的认识,从感性上知道,形声字是有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一般的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但有的声旁除表音之外,还兼有表意的功能。即文字学中的“右文说”。
除此之外,朱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预设了弹性目标,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这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但在其“总目标”中提出了要求,而且在学段目标中也有具体要求。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更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课例看,朱老师的这一课始终围绕着“识”、“写”这两个重点来安排的。课堂上教师舍得拿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写字教学,不但讲清起笔、收笔的方位,运笔的轻重、缓急,而且进行范写,在学生书写时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把写字教学开展得扎扎实实。
三、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有效。
从课例来看,其流程的设计首先以谜语导入,而谜语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汉字形与义一体化的特点,使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字形和字义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学基本字“包”时,演示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把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一段段小故事。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被激活。在教学形声字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揭示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规律、习得方法。最后通过诵读和书写巩固认读成果,并进行适度拓展。
总揽本课全部的教学流程,正如古人对文章结构所说的那样,其整体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本课的开头部分虽然短小,但却引人入胜,可以比作风头;中间部分充实而饱满,可以比作猪肚;而结尾的部分开阖有度、斑斓有力自然就是豹尾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二年级上册识字8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