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兰兰过桥》是根据茅以升作品改写的。这是一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让学生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这是一篇科幻读物,学生学习兴趣一定很高,虽然第一次接触这类课文,但文章语言平实、生动,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况且学生见过桥,对桥有直观的认识,但对桥的特点和作用不太了解,要把握住“潜水桥”和“充气桥”的特点还需多读书。同时文章中提到的两种“桥”在当时是作者的幻想,而在现在都已变成现实,学生可能在生活中看过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外知识进行理解。文章篇幅较长,有12个生字,特别是有一些长句子读起来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把课文读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 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认字、写字
1、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要在生字教学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重、难点。如初读课文时请学生根据自己识字情况划出生字,并用各自喜欢的方法或同桌小老师的帮助识记,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通过努力认识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加强对生字的熟悉程度。这体现了尊重个别差异,倡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2、学习生字要不断地在不同地方反复出现,才能提高识字效果。在句子中的生字学生是否还认识呢?在初读的基础上,在请学生找出自己读课文时有困难的句子再轻轻练读,然后汇报朗读。
二、理解课文
1、从课题入手质疑,最后问题集中在:兰兰过的桥是怎样的桥?初读课文提炼信息:潜水桥、塑料桥;再读课文:找到分别写这两座桥的句子好好读读,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座桥?与同桌讨论为什么喜欢这座桥,并在全班交流: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桥”,在交流过程中结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世界上还有哪些有趣的桥?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桥”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短小的文字、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
3、未来的巧“桥”可能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像的翅膀,然后用语言描绘。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所以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必须发展其思维能力。初读课文后能很快概括出文中主要介绍的两种桥,是最初的阅读信息提炼;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桥”,旨在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完成第二阶段的信息提炼;最后交流“桥”的资料是第三阶段的语言信息提炼。
三、在本课教学中,情感贯穿与语言学习始终
语文课中的情感渗透不能脱离语言,在“介绍书中的桥一有感情朗读一交流各种桥的资料一想像未来的桥”始终都体现一个“情”字,学生在对“桥”萌发兴趣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