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明确:从小弗朗士的角度看,应理解为小弗朗士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第13自然段小弗朗士的抒情“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从教师韩麦尔先生这个角度理解,“最后一课”指的是韩麦尔先生在阿尔萨斯被迫割让给普鲁士后,最后一次给学生们上法语课。小说的第11自然段也明确地提出:“这是我(韩麦尔先生)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2、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
3、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⑴这篇小说,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1~6):上学路上。
发展:(7~23):上课之前上课中。
高潮、结局:(24~29):宣布下课。
⑵抓住情节的各个阶段,从小弗郎士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开端:贪玩幼稚怕老师。
发展:感到诧异。
高潮、结局:理解敬爱老师。
⑶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⑷小说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有什么意义?
明确: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小弗郎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复述故事情节。
听教师讲述记笔记。
听教师讲述。
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
划分情节。
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过程。
分析小弗郎士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复述能力。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积累文学常识。
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
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听教师讲述。提高分析能力激发爱国热情了解本课学习重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来分析鉴赏人物。
2、能力目标: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肖像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肖像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课型〗
阅读课; 主要教法:研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都德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