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 }/ r; r. y2 v0 w8 v& }: f8 W( p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l! e7 b! E, _- o3 F C8 c' {( n* m0 l! N ' }6 f0 c! K$ c, o) w2 P" M3 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6 T, t( f( G- g P 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 雅典 23.壬寅 癸卯 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 主体 26.教书育人 主导# U3 S7 k* ]5 k, U" H1 U 27.班级授课制 个别 28.德育要求 品德基础 29.群众性 小组 30.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 31.判断 推理 32.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33.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34.多血质 粘液质 35.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能力 36.中等(或适中) 学习动机 37.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 38.心理 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1.5分)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1.5分)! v2 L- Q4 P; P7 _% F7 q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1.5分)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1.5分)# C+ ^, ?( V8 Y m: Y; Z# L2 S8 t 40.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5分)) Z/ ?$ s: l7 D$ V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5分)6 y2 q. u' d1 @) b* t, x8 C( d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5分)( J2 y+ A$ e2 |4 C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5分) Z3 ^8 m! B) t# D- u2 G8 {8 t M 41.答案要点:" a6 b& j, G) c( o2 A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5分). E1 C; t# Z! ]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5分). w+ T1 J2 c0 D6 S; j* C& A* J( G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2.答案要点:" E: J5 u- ^% ], ^1 O- l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分)2 D! X& |* W7 q7 |8 H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分)/ r; X% h$ [0 V* T+ r0 V1 e* [: I% | 43.答案要点:7 z. P) g$ R1 f( f! ]4 k' G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1分);(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1分);(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1分);(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4.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1分);(2)操作模仿(1分);(3)操作整合(1分);(4)操作熟练(1分)等四个阶段。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J- C: X; a( r, |7 A7 |8 _ 45.答案要点:: G: M2 b# E& S1 S4 o; S: z( A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2分)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分)。规律部分无说明扣2分。 46.答案要点: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1分);(2)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3)性格的意志特征(1分);(4)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6 c$ Z# n2 y0 V4 q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答案要点: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9 w& t9 p8 K( d# \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A! j( A& _+ W5 z R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6 v! J+ Z1 V4 b' f* K1 e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Y5 j' s% O( I" A3 n% |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W' M' z! }/ J4 Q" j9 b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C8 t3 S6 O& y1 ^ (6)变式方法的采用。7 N) @5 p1 T; d5 V1 x (1)~(5)每个要点2分;(6)要点3分。无分析说明扣4~5分。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新课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教育理论模拟试卷B |
下一篇文章: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