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不适应初一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中学老师埋怨初一新生小学没打好基础,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小学老师说在小学孩子们的成绩都是合格的;家长也说“我们小学的时候语文挺拔尖的啊”,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到底出在谁身上呢?
首先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学生因为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了初一语文成绩的滑坡。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能力弱,知识的死记硬背能力强,而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弱,不注重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其次,初一新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小学生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初中学习自主时间少,学习课程太多,本来就难适应,再加上学校对新生一开学就实行严格而高要求管理,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压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另外,由于取消了小学升学考试,但不表示学生全合格,所以初中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合格,这一部分学生入学后正常分化也给新生对初中学生思想认识上蒙上淡淡的阴影和挫折感。
第四,初一学生入学的时候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进了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会不一样,因此,升入初中必须有一套新的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