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情况: 1月18日,中心小学对四年级数学进行了期末调研考试,全镇四年级共有学生462人,除去石桥小学四(2)班的一名弱智生,按461名学生的成绩计算,总分39028分,平均成绩为84.66分,达到90分的有185人,约占40%,及格的有436人,约占95%。 二、 抽样情况: 在进行试卷取样分析过程中,共抽取了每个班级(每沓试卷)的第3、13、23、33、43张试卷共计49份,对各个类型题目,尤其是填空、操作和应用题中每个小题都进行了数据上的汇总,实得总分4076分,平均成绩为83.18分,达到90分的有15人,优秀率为31%,及格的有44人,及格率为90%,具体见下表: 题目类型及题号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口算 245 224 91.4% 竖式计算 392 356 90.8% 简便运算 392 320 81.6% 递等式计算 294 256 87% 填空1 98 50 51% 填空2 98 59 60% 填空3 98 68 71% 填空4 147 128 87% 填空5 98 42 43% 填空6 147 78 53% 填空7 245 209 85.3% 填空8 98 86 87.8% 判断 294 240 81.6% 操作题1 49 31 63.3% 操作题2 196 174 88.8% 操作题3 98 93 95% 操作题4 147 122 83% 解决问题1 245 192 78.4% 解决问题2 245 216 88.2% 解决问题3 245 218 89% 解决问题4 245 192 78.4% 解决问题5 392 357 91% 解决问题6 392 365 93% 合计 4900 4076 83.18% 三、具体分析: 1、计算部分: (1)口算题的最后一题“24×5÷24×5”,很多学生都算成了1,没有考虑同级运算的顺序,想当然地先算两头的乘法,最后再算除法,还感觉非常简便,可以说这样错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错,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强调让学生先弄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并且有意识地多做这样容易产生误解的题目,从而让学生形成经验。 (2)竖式计算的第2题“962÷54”,一些学生在算第二步422÷54时在试商过程中还不会调商,特别是除数个位是4、5、6的数,尚需老师在调商的这个难点处进一步帮助学生;还有学生忘记了对第3题进行验算,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清题目要求,避免有要求不做或有题目漏做。 (3)简便运算的第4题“465-(165+22)”,有1/5的学生在脱括号后仍旧加22,老师要把运用减法和除法性质的两种题型进行对比、联系,加深理解。第1题加减混合的简便算法练习不多,有一部分学生搞不懂怎样算简便,老师可以连同乘除混合的简便算法一起教一下。其余两题是本册重点,正确率较高。 (4)递等式计算,大多数错的学生在其中的某一步计算出现错误,只有个别学生弄错运算顺序。老师还是要教育学生计算时要特别细心。 2、填空部分: 第1、2、5、6题错误很高,正确率仅在一半左右,第1、2两题虽然和计算有关,但学生在做这样的填空题问题反而十分大,老师在计算教学时不光要求学生会算正确,还要在算理上讲解更透彻些;第5、6题是找规律题目,学生本身困难就很大,再稍作变化就更难了,尤其是中差生。第3题错误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学生对于钟面的知识总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钟面知识时一定要实物演示,增强感性认识。 3、判断部分: 第2、5两题错误率最高,原因可能在于考试时缺乏动手操作,光靠字面上的理解就进行判断了。 4、操作题部分: 错误最多的是第1题,尽管考查的是画平行线段,但综合性很强,包括了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本学期接触不多,对这样的要求难以理解;第4题的错误主要在于写不全,有漏掉一个的。 5、解决问题部分: 失分较多的是第1、4两题,这两题恰恰都是书本上的练习题。学生对于反归一类型的总是比正归一难理解得多,对于第4题由于学生在解题策略的选择上困难也很大,所以导致了书本上的习题正确率反而最低的局面。老师在教学例题时都比较注重花大力气进行研究,但有些练习是和例题不相同的新类型,可能一带而过就完事了,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较模糊或不深刻。第6题完成统计图有少数学生忘记在直条上写数量和忘写日期,细节问题还要老师进一步提醒。 四、建议: 1、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扎实,尤其是简便计算,要把各种类型的题目归类比较,加强联系和区别。部分后进生老师要不遗余力地教会计算方法,力求会正确计算。 2、要十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3、老师首先要学会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执笔:孙留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