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倒霉的一天。
师:仅仅是“倒霉”吗?建议改为《倒霉并快乐的一天》。
生:《劫后余生》、<落水的鸭子>、<温哥华街头的奇景>……
师:大家的题目出得各有特色,出题目要紧扣文章内容重点。如果你想赞美警察的,重点就落在巡警上。重点要落在温哥华街头的市民们,那题目的重点就不一样了,出一个好题目很重要,题目往往提示了文章的重点。
(生修改习作标题)
[点评: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好!]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了新闻图片,创作了一个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再给大家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的问题,回去后好好思考,也许能写出一篇新的文章。
课件出示
1.这幅新闻图片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
2.从摄影的角度看,这幅图片给你什么启发?
3.从生命的角度开,这幅图片给你以什么启发?
4. 中国的报纸问什么要刊登外国的新闻图片?
这些问题大家要联系现实生活好好去想,(忽然发现一个学生举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提到有深度的文章,我比较有感触,我对这幅图当中体现的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很有感悟吧!
师:这位同学已经找到了写新闻图片观后感的钥匙。真好!同学们写文章可以写得有意思,也可以写得有意义,关键是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写文章是好玩的,有意思的,对不对?
[点评:由例及类,概括升华,为《看新闻图片写作文》从根本上提升认识和能力。]
生:对!
师:下课!
总评:
动漫作文:在现实与想象间确立链接点
小学生要多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小学生作文要干预现实的生活:这又是解决在作文与育人的联系中无可回避的矛盾。
有可能在想象力的训练与直面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吗?
张祖庆老师的这堂按现行教材要求设计的作文课,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给人开启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思维空间。
《鸭妈妈和巡警》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闻图片。巡警千方百计拯救落在水下的小鸭子,小鸭子终于得救了,于是鸭妈妈领着一队小鸭,摇摇摆摆过马路,行人汽车都为之让道。显然,在人类社会享受现代科技发展的诸多成果时,也发现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保护环境、寻求生态平衡,关爱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等等,便自然地成为了今日社会生活中的关注点。正是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中,这幅看似平常的新闻图片却给人们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也使我们不敢小觑这幅图片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用。
然而,面对这样一幅现实的新闻图片,如何能让学生与“想象中的事物”相链接?张老师巧妙地把一张照片延伸扩展出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演化成了一组(六张)动漫作品。为了使写作活动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让大家任选其中的一幅来写一个故事。通过课堂上的对话讨论、小品演示、现场写作和极具创意的“自我对话”(其实是自改作文)…… 终于在交流中当堂呈现了一幅幅细节描写突出、心理描写到位(这是本课堂写作知识训练的重点)的生动故事。
儿童对动漫的喜爱是他们的天性。2006年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在青岛召开了“中国漫画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峰论坛”令我们重新思考“动漫”,重新思考“童年”。可以说没有“动漫”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现实新闻与动漫之间的沟通,将动漫故事童话化,这是公认的动漫创作境界,张老师又实现了两者的融合。就这样,让儿童既写想象又能积极干预社会现实生活,提升人文价值,就生动地链接出了美丽的作文课堂。它的美丽之处就于满足了儿童“极度的好奇心,无边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向往”。儿童作文也应该徜祥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这正是张老师这堂作文课的可贵之处。
有“翅膀”就要飞翔,这是童年世界的规则。新闻图片与动漫的嫁接,又自然地粘贴在儿童习作之中,使“一切皆有可能”,也许,只有想象力才是它的唯一边界。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