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贤平
在《新教育》学习时间里,我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仿佛整个人也起了质的变化,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人的精神性注定人不仅仅为当下而活着,支撑人活着的往往是理想,而人的生命价值,也往往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话不是唱高调,尤其对我们中年教师来讲,在取得相关的教师资格和相关的荣誉外,往往产生一种自足感,觉得自己是资深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和内容能够游刃有余,不再主动思考自己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学生涯应该如何规划,如何行走,取得怎样的价值认可,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达到一个怎样的要求。一旦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工作状态马上也是糟糕的。我们的年龄尽管每年在增长,但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始终是6——12岁的天真孩童。孩子永远是孩子,教材在不断更新,教法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状况天天不同,我们能抱着经验不放?对孩子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们无论何时,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上路,大胆的求索,开辟教育的新篇章。
我承认自己愚钝,不能写出对这本书的高深评价,但我需要自己诚实。我需要写出自己读这本书的真实感受。尤其是书中的一些话语,我视为教育箴言,这些箴言就像一粒粒珍珠一样,在我心灵的沙滩上熠熠生辉——
新教育人执着对认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二、引导学生乐读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三、教师专业阅读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教授、名师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我认为,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知道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师这样一个鲜活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