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APEC成员国中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国家分别是
A.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 B.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 C.印度印西亚、日本、俄罗斯、美国 D.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
2.关于五国之间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国从④国进口的主要是工业品 B.中国主要贸易对象是④、②等国 C.③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 D.①国的石油主要输往④国
3.APEC成员中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政体分别是
A.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B.总统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 C.总统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D.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
4.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 B.地区和平发展的需要 C.各国间共同利益的内在要求 D.世贸组织的规定和要求
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已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回答5—9题:
5.影响航天发射中心布局的因素很多,其中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应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水文条件 D.植被条件
6.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中,放置一株水平方向伸展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的特点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茎生长无规则 D.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7.世界上最早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8.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第三 B.第四 C.第五 D.第六
9.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表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好 B.人类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C.科学家在创造主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了客观规律 D.理性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回答10—12题:
10.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1.通常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1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他的历史名著《路易十四时代》中指出:“当高卢、日耳曼、英吉利以及整个北欧沉沦于最野蛮的偶像崇拜之中时,庞大的中华帝国的政府各部正培养良俗美德,制定法律,只承认一个上帝,对这个上帝的朴素的信仰始终不渝。”(见商务印书馆版《路易十四时代》第598页)回答13—17题:
13.下列关于“路易十四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路易十四改革削弱了法国的专制 B.重商主义盛行 C.路易十四改革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D.路易十四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14.伏尔泰所说的“上帝”所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常敬奉的
A.“天” B.孔子 C.玉皇大帝 D.炎帝与黄帝
15.下列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中体现“培养良俗美德,制定法律”这一内容的是
A.“大一统” B.君主专制 C.“外儒内法” D.中央集权
16.政府“培养良俗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个思想的体现?
A.重农抑商 B.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以德治国
17.今日中国正在加强法制建设,其中民法的制定尤为瞩目。而法国最著名的民法典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商法典》
近现代的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的出路与发展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回答18~23题:
18.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目的是
A.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丰富自身知识 C.证明中国是“天朝上国” D.编译介绍西方的图书
19.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给西方基督教披上儒家的外衣 D.利用孔子思想进行托古改制
20.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简单照搬 B.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C.它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三民主义严重脱离了中国的社会现实
21.下列中国革命时期的错误与失败,与严重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密切相关的是①北伐战争的失败②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的失败③广州起义的失败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2.毛泽东的下列思想观念中,忽视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的是
A.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1956年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C.1957年提出阶级斗争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文革期间,毛泽东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23.我们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讨论
A.否定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的观点 B.否定了“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观点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主张
20世纪以来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很多事情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社会制度的界限。回答24~26题:
24.20世纪的下列事件中,已经超越了社会制度界限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冷战
25.21世纪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③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④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1世纪的现在,充分体现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的斗争是
A.反伊战争 B.反恐斗争 C.阿富汗战争 D.中东战争
“十五”计划(纲要)确定,我国在“十五”期间将完成或开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这四大基础工程将激活东西南北,大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回答27~28题:
27.四大工程的开工与完成
A.说明只要多开建设工程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B.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C.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奋斗目标的实现
28.上述材料表明
A.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控制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D.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
彩虹集团通过每个岗位的挖潜创新,使全集团设备产出能力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产品优良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可比成本硬碰硬地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使彩虹多数产品比国内同行业单个产品成本低10个百分点。同国际产品相比,也由高出国际平均价格变为低于国际平均价格,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回答29~30题:
29.上述材料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
A.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 B.劳动者的生产能力 C.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D.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30.在上述材料中,彩虹以产品低价格进入市场,赢得主动,是因为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价格越低,生产者的积极性越高 C.价格必然要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D.低价格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
我国政府开展了打假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之徒,有力地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场专项斗争还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道路。回答第31—32题:
31.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之所以受到政府的查处,是因为假冒伪劣商品
A.没有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B.是不能使用的东西 C.是不准出售的东西 D.不具备使用价值
32.搞市场经济之所以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是因为
A.它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它割裂了事物之间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它颠倒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在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调整,国有企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有进有退。回答33~35题:
33.上述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
A.减少国有企业的亏损,早日盈利 B.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C.降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D.更好地执行抓大放小的方针
34.上述材料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 D.要坚持对立统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5.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将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不会改变我国的性质。这是因为
A.我国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 B.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D.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60分。
36.(21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庐山小天池有“文雨不溢,文旱不涸”的特点,甲、乙两图,能表示“文雨不溢”的是能表示“文旱不涸”的是
(3)河流与地下水相通,地下水是河流_________ 的补给水源,水源补给的数量。在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7.(40分)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世纪工程都体现了西部对东部在能源上的大力帮助。自古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努力下,东部对西部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唐代,东部对西部提供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支持?
(2)清代,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政治、经济措施?
(4)为加强对西部发展的支持,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就对西部进行了那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38.(23分)2002年7月4日,我国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了一次调水调沙试验,利用人造洪水,以2600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流量,持续放水11天,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刷减淤,这是人类首次在原型河床内进行调水调沙试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世界水利史上最伟大的治沙实践”。专家们通过对黄河数百场典型洪水的分析和数十次河道模型试验后得出结论:黄河下游维持2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流量,再配以适当的含沙量,最有利于冲刷河槽,夹沙入海。因此,专家们改变过去以加高河堤对付河床淤积,让黄河牵着鼻子走的被动思维模式,创造性地通过人工手段,人为实现理想的水沙比例,有计划地冲刷河道,使之符合下游河道的输沙规律,达到河床不淤积的目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根据(1)的结论,说明专家们是如何科学治理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现象的?
39.(40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请回答以下有关农业的问题:
(1)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简述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状况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3)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40.(6分)2002年7月4日上午9时,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开启,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从而拉开了世界水利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工原型试验──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的序幕。2002年10月6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取得成功。
(1)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2)我国古代有哪些治黄工程或举措?(任举三例)
(3)治理黄河,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目标是什么?
(4)黄河调水调沙体现了怎样的哲理?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二中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河南省实验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深圳教育学院附中 河南省宁陵高中
策 划:侯志扬 王树声 李栋山
主 编:李栋山
编 者:王树声 李栋山 侯志扬 张国庆 王清朝 胡军哲 瞿建湘 李有阶 刘九刚 黄垠昌 秦永先 耿 青 井子先 代玉东 刘玉柱 牛志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