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B 6.B 7.C 8.C 9.B 10.D 11.A 12.C 13.C 14.B 15.C 16.A 17.D 18.B 19.C 20.D 21.A 22.D 23.D 24.A 25.B 26.C 27.A 28.D 29.B 30.D
二、材料解析题:
31.表述内容应包括:共同性问题、奴婢问题。
背景:西汉初,因长期战争,人民饥贫卖身为奴婢;西汉末,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被迫卖身为奴;东汉,王莽改制失败,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政策措施异同:相同:两汉都主张释放奴婢为平民;异:王莽只是将私家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
影响:两汉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先后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王莽改制没有解决奴婢问题,加剧了各种矛盾,终于失败。
32.(1)相同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
(2)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局的需要。
(3)历史原因:A.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B.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C.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D.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
33.(1)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2)没有中国的参加,亚太经济合作不能实现,中国参加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了美好的前景。(3)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三、问答题:
34.共同点:(1)经济:都出现或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如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了。
(2)政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更加强化。如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掌握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清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权进一步加强。
(3)都进行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如明朝中期戚继光领导的东南沿海抗倭斗争,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并取得胜利。
时代特征:(1)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封建色彩。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使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35.答案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评述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内容:
a.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b.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c.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d.小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述参照答案一评述部分a b内容。
答案三: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论述部分参照答案一评述部分c的内容。
36.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两强的新时代。二战沉重打击了旧欧洲,德国因战败而退出争霸舞台,英法被严重削弱了,整个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长期分别处于美、苏两大国的控制之下。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对峙局面。
原因:①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先后失败,霸权地位受到打击。②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欧共体”的形成和日本、西德两个经济大国的迅速崛起,直接威胁到两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国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宣告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