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工艺有更新的创造,其表现为①柔化处理技术②金银错新技术③雕铸艺术的发展④淬火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凉却秦锅百沸汤。”此诗说明作者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
B.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C.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3.以下史实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A.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在西南夷地区设郡
C.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D.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4.隋朝开创科举制,实质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5.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在位时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D.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6.两宋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表现在
①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②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③商品经济异常活跃④封建生产方式扩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统一局面的出现,其特点不包括
A.都是由北方政权完成
B.都是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的
C.都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的
D.都是在最终灭掉南方政权后完成的
8.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③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①③④
9.下表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英国对华贸易简表(不含鸦片贸易)。表中所示英国在华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万英镑)
年份 |
1842 |
1845 |
1850 |
1851 |
1853 |
输华商品总值 |
96.6 |
239.0 |
140.0 |
216.0 |
100.0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获得经济特权太少
C.英国的商品不适应中国人的需要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鸦片贸易的影响
10.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中,不包括
A.西方基督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C.农民平均主义 D.封建等级观念
1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
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
12.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法令中的内容,此前已经出现的有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②创办报馆、学会③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④改革科举制、废八股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倾向民主,专制意识不明显
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民主意识强烈
C.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强大和坚持斗争
D.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制约
14.下列人物中,既是南昌起义领导人,又是广州起义领导人的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叶挺 B.叶剑英
15.“一二·九”学生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
A.揭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
B.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C.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D.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
16.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率军进入豫皖苏地区的将领是
A.刘伯承、邓小平 B.陈庚、谢富治
C.陈毅、粟裕 D.林彪、罗荣桓
17.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要求
18.反右倾斗争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
B.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C.破坏了党内的民主生活
D.丢掉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19.提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0.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工作
2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遗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出现
C.众多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荟萃云集
D.人文思潮盛极一时
22.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人权宣言》的机构是
A.国民议会 B.立法议会 C.制宪议会 D.国民公会
23.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
2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整个进程时间大大缩短
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D.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25.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国际共运中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其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
C.资产阶级大力强化国家机器
D.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一定改善
26.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都比较满意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尚未激化
D.各国政府都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27.下列事件,联合国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有①朝鲜战争②印巴分治③纽伦堡审判④巴勒斯坦地区巴以分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28.“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竞争
B.加强内部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C.提高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
D.加快实现政治一体化
29.当代非洲人命运完全掌握在非洲人民自己手中的标志是
A.津巴布韦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30.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两大主题
B.核威胁消失,各大国更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美、欧、日三足鼎立形势更加明显,矛盾突出
D.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第33小题12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以上均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魏征告诫唐太宗)“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雍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贞观之年,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摘自《贞观政要》
回答:
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教材概括材料一、二、三与材料四的内在联系。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日本资料统计,1937年日本陆军从17个师团扩充到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的90%,此外,还有约半数的海军用于侵华。1938年,陆军是34个师团,用于侵华战争的有32个师团,占陆军总兵力的94%强。
材料二 (1937~1941年)侵华战争不到四年半时间,日本战费支出共计377.58亿日元,相当于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数倍(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干涉苏俄、侵占中国东北共支出55亿日元)。日本统治者厉行统制政策,压制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把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军火生产,1941年,日本军火供应能力较1937年扩大5倍。
材料三 自1937年至1941年,农村劳动力转入军需生产者约112万人,农村耕地面积由609万町步下降为586万町步……以1939年12月对木炭实行配给为开端,配给的范围越来越大。1940年7月7日发布禁令,一般饭店禁卖米饭,以后禁限范围也逐步扩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简明日本近代史》
回答: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指出1937-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地位。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
(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2分,第35、36小题各13分,共计38分。
34.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析概括其特点与影响。
35.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简述其形成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36.一战后的德国和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经济都迅速发展起来,比较二者在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方面和国际环境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