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望远镜的视野里,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遥远而暗弱的天文对象呈现出来。二十世纪初以来,直径2米到6米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的相继诞生,是天文观测手段不但具有空前的探测能力和精度,而且是天文学的领域扩展到整个电磁波段。十分明显,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着天文学的一次新的巨大飞跃。
观测手段的飞跃使天体物理学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如果说天体物理学在它诞生之初就对物理学做出某些贡献,那么最近天文学上接连发现的新现象,可以说给物理学以一连串的冲击。像红外源、分子源、天体微波激射源的发现对恒星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脉冲星、X射线源、γ射线源的测定,则推动了恒星演化的研究;星际分子的发现,吸引了生物学界和化学界的注意;类星体、射电星系和星系核活动等高能现象的发现,对以至的物理学规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结合各种类型星体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星系演化和大尺度宇宙学的观测研究也已提到日程上来。
自从人造卫星上天以来,日地空间物理学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新结果;宇宙飞船远访行星,以及在月球、火星、金星上的着陆考察,使太阳系的构成和演化的研究展现出崭新的局面。
人们看到广阔无边的宇宙空间有着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高真空度,中子星内部每立方厘米10亿吨的高密度、脉冲星表面高达一万亿高斯的磁场、恒星内部和恒星爆发时产生的超过100亿度的高温、一些星系和星系核抛射物质所具有的极高速度……。
这些可能正孕育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新的突破。光学、射电和空间观测手段的发展,将反过来促进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再导致更多的新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天文学领域将日益集中天文学、力学、高能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数学、化学的重大课题,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多学科交叉点。
天文学的学科分支
在天文学的悠久历史中,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先后创立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它们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学科。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止,所有的天文观测都是用光学手段进行的。但是,在此后的时间里,射电天文和空间天文的手段相继出现,开展了对天体的无线电和天体的红外、紫外、X射现和γ射线的观测。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就成为按观测手段分类的新学科。
按照传统的观念,学科分支应该是根据研究对象来区分的。天文对象可分为太阳系、太阳、银河系、河外星系和“物理宇宙”。这里将太阳作为一个特殊的恒星,把银河系作为一个特殊的星系,以突出它们的地位。当然,这些不同的天文学层次之间的界限使分明的,但对它们所有的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则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对天文学来说,按研究对象的学科分类,辅以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分类,应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