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u >> 楚庄王 >> 正文

 

楚庄王的军事战略思想

称赞,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楚庄王言信行果、广结联盟,着力打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思想。(1)复陈。公元前598年(宣公十一年),楚庄王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借平息陈国夏征舒之乱而出兵伐陈。“已诛征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21]庄王的这一决策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22]楚庄王死后40年孔子才出生,假设孔子50岁时说这话,则已近百年了,可见庄王此举影响之深远。同时,从这段引文中可知,在出兵伐陈之前,庄王曾派申叔时使于齐,其任务大体上不外乎与齐联盟通好,避免因攻陈而引起齐的干涉。(2)存郑。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伐郑,围其都城三月之久。城破之日,“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表示愿真心归降,唯楚命是听,庄王接受郑君的投降,亲自指挥楚军撤出城外三十里与郑结盟。但楚军将士非常不情愿,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23]楚庄王从对晋争霸的战略全局考虑,作出了“存郑”的重大决策,认为“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24]这一决策在随之而来的邲之战中显示了积极作用,使郑国的天平倒向了楚的一边,并助楚取胜,“郑反助楚,大败晋军于河上。”[25]清代史学家马骕曾评价说:“邲战,楚庄所由霸也。客主相持,成败相形,节次详明,了如指掌。庄王服郑而不有,胜敌而不居,具见英主伟略,而左氏善于形容。”[26](3)和宋。公元前596年,为了打击附晋的宋国,且报宋诛杀楚赴齐使臣之仇,楚庄王出兵围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27]楚军围宋都城八个多月,宋人顽强坚守,城内已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困境。久攻不下,庄王采纳“筑室、反耕”策略,动摇了宋人的坚守意志。

宋派华元夜入楚师,找到楚将子反,提出楚军退兵三十里,使宋保全不订立“城下之盟”的面子,宋即唯命是听。得到庄王同意后,于是楚宋协议结盟,宋服于楚,并以华元为人质。“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8]双方均表示以诚信相待。据军事史家研究,这次围宋迫降之战,是春秋时代围城得胜的少数战例之一,古代攻城技术缺乏,强攻破城不仅伤亡大,而且极难成功,故围城迫降是常用战法。[29]但围城打的是持久战和消耗战,必须解决后勤保障和兵员补充以及防御外来援兵问题。庄王采取“筑室、反耕”策略,并且此战是因宋杀楚赴齐使者为由而起,齐国自然站到楚的一边。晋不出兵救援,宋内外交困,只好投降归服。这次伐宋之战,是楚国军事和外交的双重胜利,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伐郑、围宋都是长达数月的重大战役,说明楚庄王善于打持久战,并能够将兵威和伐交以及礼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壮大同盟力量,使远近归服。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甚至目前美国针对伊拉克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行动,也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楚庄王的策略,如设置禁飞区、孤立伊拉克、组织多国部队、实行经济制裁等等,有所区别的只是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在方法和谋略上确有某些相似之处。

3、不惧强敌,敢于碰硬。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郑降后楚军正待回师,晋发大军来救。面对晋师强敌,是坚决迎战还是退避,需要楚军统帅迅速作出决断。令尹孙叔敖、将军子重等均不欲战,“庄王曰:‘弱者,吾威之,强者,吾避之,是以使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令之还师,而逆晋寇。庄王鼓之,晋师大败,晋众之走者,舟中之指可掬矣。庄王曰:‘嘻,吾两君不相好,百姓何罪?’令之还师,而佚晋寇。”[30]这场迎强而击的战略决战,以楚军邲之战的胜利而告结束,将楚庄王的争霸战争推向了高潮。从军事战略的全局来看,楚庄王认为对外征伐的目的是“伐不服也”,[31]主张“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要其人而不要其土”,[32]对于愿意归顺臣服的,一般均采取安抚怀柔政策。而对于强硬对抗或外来入侵者,则坚决消灭之。公元前597年冬,楚庄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发动了“灭萧之战”。萧国是附晋的宋国之属国(位于今安徽萧县西北),楚军首战失利,楚将熊相宜僚和公子丙被俘。庄王闻讯,请求萧人保全二人性命,他愿立即撤军。“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33]这种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的军事谋略,在楚庄王军事战略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在强敌面前,庄王表现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因宫廷内部斗争激烈,若敖氏发动叛乱,令尹子越椒率兵攻击庄王。若敖氏世代为将,能征惯战,私卒强大。庄王闻变,先是想用协调的和平办法平息叛乱,打算以三位先王(文王、成王、穆王)的子孙作为人质,保证无意加害子越,但遭到拒绝,一场平叛决战在所难免。庄王紧急备战,火速迎击。“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今湖北襄阳西北),伯棼(子越椒的字)射王,汰辀,及鼓跗,著于丁宁。又射,汰辀,以贯笠毂。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34]庄王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大无畏气慨,充分展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的独特气质。

4、安不忘危、防骄备战。骄傲轻敌和战备松弛,以及胜利之后的得意忘形,是招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楚庄王,在他的军事战略思想中,对于居安思危、防骄备战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他十分重视对楚国军民尤其是高级官员进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教育,特别是注意防止官员队伍中的骄奢淫逸思想。“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35] 晋国大夫栾书曾评价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治理、管理)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36]楚庄王这种安不忘危的高度警惕性,时刻进行防骄、防惰、防腐的警示教育,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楚庄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楚庄王的军事战略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