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亦昏亦明楚怀王:《春秋魂》楚怀王角色塑造杂谈 责任者 李邦禹 关键词 广东话剧 李邦禹 表演艺术 入档日期 1997.05.23
近几年,在广东很少看到有份量的研究表演艺术的文章。急剧变化的社会,五光十色的诱惑,使我们变得浮躁、肤浅。如果圈外人不屑顾及话剧,难道作为从业人员的我们也甘愿熄灭手中微弱的烛光吗?于是下决心写点体会,对个人是个总结,对尚坚持在话剧阵地上的同行算作一次交流。 去年四月,我有幸被邀参加广州话剧团《春秋魂》剧组,饰演楚怀王这个色色,在心仪已久的大导演徐晓钟老师和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王晓鹰博士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艺术实践,得益非浅。对台词,寻找逻辑重音、感情重音,挖掘内心独白,潜台词,寻找事实、事件,做人物和人物关系小品……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戏剧学院,感到遥远而又亲切。 随着剧本不停的“增删修改”,反反复复的排练,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心目中定位的楚怀王。 一 表演艺术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同一角色由不同演员塑造出来的形象会小同大异。这里除了演员的修养和表现技巧差别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对角色视角的切入点具有个人独特的理解。 帝王君主,在中外古今舞台层出不穷,大抵不是昏君,就是明君。《春秋魂》的剧本人物提示写道:“楚怀王——志大胸狭、喜怒元常的君王”,当属昏君之列。但我想塑造的楚怀王,是亦昏亦明,昏明有据、鲜活生动、真实可信的君王,我希望观众认同他,记住他,甚至喜欢他。 这不是凭空臆造。剧中楚怀王始而重用屈原,令其起草宪令,强盛楚国,以便“君臣携手,共铸楚国的千秋霸业”、这不是明君所为吗?其后废弃“合纵”,放逐屈原,以至“国破山河碎,一曲悲歌终”,客死秦国、不又是典型的昏君吗?从这个理解出发,为了使怀王的戏变得有机,心理动作清晰连贯,性格不那么单一,我重点把握住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帝王的基调。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征伐不断,合纵连横谋略层出不穷,作为能与强秦争霸天下的楚怀王,没点霸气和韬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朝堂之上他又必须像一架“天平”,以维护南后、群臣为一方,屈原为另一方的政治平衡。这就要求演员不能简单地演绎他做了什么,而应强调他为什么这样做。如杀大臣和屈原的那场戏,先是二朝元老不知好歹,匍伏在怀王脚下“冒死进谏”,我作这样处理:先是闭上眼睛思索,而后两边扫视群臣,再平静地说:“好,既然你有如此胆量,孤王成全你!”随即拔剑猛力刺下。这里我强调的是他在“杀鸡给猴看”□=酉吕此肷鼻诠丶笨探艏鄙渤担沂窍胩逑炙敖□社稷为重”的统治者心机,这是他所有行为之中最根本、最合理的心理依据。 其次是楚怀王和屈原之间亦君臣亦朋友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群臣虎视眈眈的朝堂之上展现的,表演的分寸感特别重要,否则台上台下都会出戏。有一场是群臣猛烈攻击屈原所制宪令违背了祖制,怀王无言以对,他突然想起屈原所说的话:“祖制乃历代先王所定,本王作为一代明君,就无权增删修改了吗?”我重复这段台词时,眯着眼睛调皮地看着屈原。这时君臣之间心领神会的默契交流,既反驳了群臣,又体现了屈原在怀王心中的地位。它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自动地为演员的表演补充很多内容。 第三,是尽量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楚怀王的性格。多年的舞台实践使我形成了一种逆向思维的创作习惯,即从剧本赋予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对立因素去进行探索。人是一个多面的复合体,所谓性格只是其中某些方面的“突出”而已,只演“突出”,人物一定苍白。把怀王从王座上拉下来,让他平凡趋俗一点,可以缩短观众审视帝王的心理距离。为此,对他的清醒与糊涂,他对屈原爱恨交加的矛盾,他的直率天真……都要适度地加以体现。如灵慧为救屈原而自求为曾侯乙殉葬时,我给怀王加了“舍身取义?难得,难得呀!”这句话,貌似褒奖,实则深刻揭示了封建君王视人命如草芥的极端残忍,同屈原的人道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能体现人物性格亮点的地方更要抓住不放,为此,我有意强化了怀王得知屈原抢夺殉葬女的那段戏。这时,好色的怀王兴奋起来,按自己的理解来处理这件事。先是面无表情地说:“风流才子,怜香惜玉,荒唐,实在是荒唐!”当群臣大力附和而屈原不知所措时,怀王突然一个转身说:“可是让孤王遇上了,也会像他一样!”然后得意地环顾四周那一张张惊呆的脸,走起类似戏曲中小生走的“潇洒步”,卷袖背身,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观众在哄笑声中记住了这个荒唐的用恶作剧戏弄人的君王,同时也在过于沉重的戏里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总之,我想把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大王”尽量拉近当代人,使观众感到他不是一具遥远的、穿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楚怀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亦昏亦明楚怀王:《春秋魂》楚怀王角色塑造杂谈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