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劲松
到故乡(乡村)寻找文化的根基,在小资群体里,曾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但正如一切时髦的物事必定很快被新的时髦物事所替代,“文化寻根热”没热上几年,这股热潮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就纷纷打道回城了——城市的喧嚣固然令知识分子觉得难以忍受,但乡村的寂寞更让知识分子倍感失落。相形之下,生于关中,长于关中,到老了仍然固守关中,大半生以书写关中为己任的陈忠实,其充盈于心并自然流淌到笔下的浓浓的“关中情结”,才显得格外真挚厚重。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这本《陈忠实散文精选集》里的大多数篇章,就是陈忠实“关中情结”的结晶体。 陈忠实一个人住在骊山之麓、灞河之滨他的老宅里,是为了用一双沉静的眼睛观察故乡,用一颗明澈的心思考和写作。与长篇代表作《白鹿原》的宏阔叙事有别的是,陈忠实散文的着眼点都很细微。比如“我的树系列”和“我的鸟系列”,每一系列各写几种树几种鸟,并无什么宏大的主题。他喜欢,所以他写了。这种“发乎情”的写作态度看似很随意,却自有淅沥小雨般的淡泊韵致在其间。他的散文写作手法也是老派的,甚至是“笨拙”的,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样写了,就像农民播种玉米那么自然。所以,陈忠实的散文不如他的小说那么“好看”。他的小说,随便怎么读,都是一气呵成,痛快淋漓;读他的散文,却必得持一颗安静而敏感的心,逐字逐句地品咂,才有可能从泥腥味中感受到他独特的有着大西北地域特色的文字“气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忠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忠实的“关中气场”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