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门吏不放他们出去。曹丕先到城门,见门吏阻拦,只得退回。曹植听说后,请教杨修,杨修说:“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曹植照此办理,得到曹操的夸奖。但听说是杨修教的,曹操大怒,也因此不喜欢杨修。显然“杨修之死”的故事,在曹操“忌才”的表象之内,隐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政治考虑:一方面是对儿子网罗人才、结党营私的警惕,另一方面也是为曹丕接班,扫除障碍。
第三,我们谈谈曹操刚猛果敢的枭雄性格。
曹操讲究赏罚分明。例如,淯水兵败后,夏侯惇部下乘乱掳掠,受到于禁严厉制裁,被制裁者不满,反诬于禁造反。于禁受诬,并不剖白,“分辩事小,退敌事大”,全力整兵坚垒,迎击张绣,义无反顾,这等胸怀举止,使曹操大为动容。战后,当即表彰他说:“淯水之难,吾甚狼狈。将军在乱中,能整兵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赐他金器一对,封益寿亭侯,同时“责夏侯惇治军不严之过”(《曹操兴兵击张绣》)。博望兵败后,得知于禁曾提出过较为切实的作战方针,只是由于夏侯惇一意孤行而致败,于是又一次厚赏于禁(《献荆州粲说刘琮》)。李贽评道:“战败赏人,此等举动,他人莫及。”
徐晃挫败关羽后,曹操重赏三军,遍观徐晃所战之地,大喜而赞曰:“孤军兵三十余年,不能及也。”(毛本已删)“徐晃之功,逾于孙武穰苴矣!”“徐公明真有周亚夫之英风矣。”(《关云长大战徐晃》)
曹操惩处违纪者,毫不容惜,亲眷子侄,亦不例外。爱子曹彰将率部出征,曹操郑重告诫他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有王法,尔可戒之。”堂兄弟曹洪,“年幼躁暴”,不听劝谏,失掉战略要地,曹操大怒,“喝斩之”。虽经两班文武跪地请免,也判了个死缓,“待日后有功准罪,无功诛之”(《马超兴兵取潼关》)。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军出兵讨伐张绣。行军途中,看见一路上麦子已熟,农民因战乱逃亡,不敢刈麦。曹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曹操战马受惊,无意中践踏麦田,曹操叫主簿拟议自己践踏麦田之罪,说:“吾自制法,吾自犯法,何以服众乎?”坚持以割发自惩的方式,维护法令的尊严。这一“割发权代首”的效果,使得“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罗贯中肯定此举,说:“史官曰:此乃曹操能用心术耳。”毛宗岗评道:“拔刀割发权代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指杀粮官王垕);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毛本17回总批)
曹操性格刚猛果敢,有时就不免于残忍。当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时,事先声明:此人“不能容物,出语伤人”,“几番欲荐于丞相,诚恐冒渎”(毛本已删)。尽管如此,他当众侮辱了曹操,曹操也并没有杀他。李白“魏武营八极,蚁视一祢衡”的诗句,切合曹操当时的心理:他对祢衡轻蔑到不屑于直接杀他的地步。
曹操的玩弄权术,奸邪诡诈,灵活机变,这是曹操性格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玩弄权术,是一切统治者不可短缺的政治手段。如袁术占据淮南称帝,曹操30万大军与之对阵,军中缺粮,一时无法解决。曹操先是叫管粮官王垕逐日克扣军粮,以救燃眉之急。及至军队生怨,曹操知道军粮快要运到,于是出尔反尔,一刀把王垕的脑袋割下,向全军宣布王垕克扣军粮的罪状,以稳定军心。(《曹操会兵击袁术》)从道义上说,这一行为卑鄙丑恶,毛宗岗批曰:“纯用霸术”(17回)。但罗贯中却说:“虽然妄杀一人,却瞒三十万人免致失散,此曹公能哉,而用诈谋也。”
耿纪、韦晃在许都作乱,失败后,夏侯惇将百官解赴邺郡。曹操在教场上立红旗于左,白旗于或,下令说:“耿纪、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想救火者必无罪,于是有三分之二的人奔立红旗下。曹操教尽拿立于红旗下者,众官各言无罪。曹操说:“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于是杀死300多名官员。而那些立于白旗下的官员,却尽皆赏赐,仍令还许都。(69回)
他曾对刘璋的使者张松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是曹操性格奸诈而又残暴的思想基础。
曹操办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富于进取心;孙权则谨慎稳健,三思后行,更善于守成。
曹操喜怒皆形于色,哭袁绍,赤壁战败后他的哭和笑。割须弃袍的故事。与刘备“喜怒不形色”形成鲜明对照,曹操喜怒皆形于色。毛宗岗说他:“宜哭反笑,宜笑以哭,奸雄哭笑,与众不同。”(50回)赤壁之战,狼狈逃窜,在途中三次大笑:在乌林之西,“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被赵子龙大杀一阵;在葫芦口,“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被张飞杀得人仰马翻;到华容道,“在马上扬鞭大笑”,关云长横刀立马,出现在他面前。终至逃出后,他忽然“仰天大恸”,“捶胸大哭”,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说罢又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哭得呼天抢地。毛批道:“哭死的与活的看,好甚。”(50回) 人总是要死的,即使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无法超越死亡。在弥留之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