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曹操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一样,在那个时代处在一个主导地位,他与两个儿子合称“三曹”。中国历代文学理论家均称赞曹植是最优秀的作家,这个我同意,因为曹植诗传下来的最多,内容丰富,艺术高深,但就诗的气势和反映生活的深厚而言,曹植不如曹操。有人评说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我觉得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那诗中展现的宽阔胸怀,无人可比。
由于《三国演义》的出现,曹操一直作为一个奸臣的形象存在,受历代人的咒骂。这是由于中国正统思想造成的,或者说曹操打过农民起义。1959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还了曹操一个历史情白。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郭沫若的文章多方阐述了曹操的历史贡献。曹操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为历史上的楷模,他的一些做法,恐怕今人也难以做到。
曹操的诗所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生活。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出身地主阶级小族,属统治阶级底层,他二十岁时考为举人,任洛阳北部尉,是一个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官吏。洛阳皇亲国戚,豪强大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难以治理。曹操严厉整治社会治安,特造五色棒,挂在尉府衙门,有违禁令者,不论任何人,一律棒杀,豪强敛迹。黄巾起义后,任济南相,他严刑峻法,惩恶治豪强,打击贪官污吏,一些贪官污吏、豪强大族见曹操凶猛,便逃到外郡去了。董卓专权时,封他为骁骑校尉,他辞而不就,在家乡招募义兵,参加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大军。后任衮州刺史,收降黄巾军三十万人,选其精锐组织“青州军”,后依靠这支部队横扫天下。公元196年将汉献帝接到许昌,改元建安,以许昌为都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中大权。他兴水利,围屯田,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他还重用一大批能人,先后打败袁术、擒杀吕布、收降张辽、攻灭张秀,又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刘备占据西蜀,孙权占据江东,后来,孙刘联合,严重阻碍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后虽多次南下,由于种种原因,均未成功,统一全国的愿望成为泡影。在他死后50年,国家才得到统一。特殊的人生经历,给后人留下了特殊的历史篇章。
曹操一生酷爱文学,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这对父子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
曹操创作热情很高,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描绘东汉末年的历史现状,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自己对故土、乡民、河山的感情。曹操善用挽歌写时事,他批评社会政治的诗被称为汉末实录。我们来看一首《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祸国殃民。董卓是山西临洮人,出身地主豪强家庭,结交羌人,称霸一方。东汉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委任董卓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董卓不断蓄积力量,伺机发展。当时,羌人不断发动起义,东汉政府任董卓为军司马征讨反叛的羌人。因镇守边关有功,董卓不断被朝廷提升。当时,皇帝年幼,董卓被何进密招进京,目的是为了排挤宦官。董卓尚未进京,何进被宦官张让杀死。这时袁术进兵洛阳,放火烧了南宫,追杀张让等人。张让和中常侍段珪慌乱中挟持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被董卓迎还。董卓控制了东汉政权。废少帝立刘协,就是献帝。没多久,董卓杀死少帝,毒死何太后,野心日益膨胀,自任宰相。
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把洛阳闹得鸡犬不宁。迁都长安时,董卓为防止官员和居民重返洛阳,就放火烧了洛阳城,宫殿、宗庙及居民区均成为火海,繁华的洛阳城变成了废墟,令人痛心。《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的罪恶行为。
从上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董卓控制下的东汉政权,暗无天日,人民生活在腥风血雨之中。《薤露行》中的每一句诗,都涵盖着一个历史事实。如“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就是讲张让、段珪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的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是写少帝和何进被杀的事;“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是指董卓杀何太后,自为太尉相国的事;“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董卓强迫献帝迁都长安,百姓也随之西迁,洛阳宗庙被烧毁。我们读曹操的这首诗,就像读东汉末年的历史。读曹操的诗,就像看一幅幅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董卓操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