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夷叔齐:诗意的绝食与采薇
|
才帮商纣王说话。其实,他俩的国籍是孤竹国,只是受商朝的统治罢了。看来,要想真正解读伯夷、叔齐,还得先解读孤竹国。 在我的印象中,小小孤竹国,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秘王国,一般人对孤竹国的兴衰、疆域、陵寝、 庙宇什么的,都不清楚。 有资料说,冀东至辽西一带,在公元前17世纪时,被商王朝开国元君商汤封国,这便是孤竹国了。 孤竹国的疆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冀东东部,是孤竹国所辖的重要地区。《辽史·地理志》记载:平州“商为孤竹国,春秋山戎国”。那时的平州辖卢龙县、安喜县、望都县和滦州。按上述记载,孤竹国所辖地域,包括现在的唐山市区东部、迁安市、迁西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和秦皇岛市区。 那么孤竹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学者认为孤竹都城在令支,即现今河北省滦县北部一带——这些就不再深究了,我们只要了解一下伯夷、叔齐的“出处”就行了。 现在我们知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与商朝的关系相当“松散”,并非是商纣王倚重的大臣,有学者甚至认为他俩痛恨纣王,此为后话。
伯夷叔齐
谈了这么多“新闻背景”,主角也该上场了。现在说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咱们就从“夷齐让国”说起吧——老孤竹国君死前留下遗言,命少君叔齐继位,继承他的事业。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子应该继位。但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坐。”于是他放弃王位,逃出孤竹国。大家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他也逃出孤竹国,和伯夷一块儿过起了流亡生活。 他们这种“让贤”的举动,受到当时人的赞扬。到了春秋战国时,儒家学派更是大为赞赏,评价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在逃亡的日子里,为躲避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后来,他俩听说周文王在西方兴起,国势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就相约到周国去,但刚刚走到半路,就遇见了周武王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刚刚死去,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奔袭商纣王。看到这种情形,他俩大失所望,于是扣马而谏:“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孝吗?以臣子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仁吗?” 当时,武王和诸侯的军队士气正旺,在孟津集结后,浩浩荡荡地向前挺进,突然被他俩拦住,武王的卫兵非常气愤,要杀掉他们。这时,军师姜尚(即姜太公)过来劝解:“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好说歹说地把他俩搀走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士兵倒戈,周武王很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伯夷、叔齐听说后,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也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俩就相携来到首阳山上采集薇菜吃。说来有意思,这俩人在采薇时,并不感到凄苦,他们唱道:“上那个西山哪,采这里的薇菜。用那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呀,我真不理解这种做法对不对?先帝神农啊!虞夏啊!你们那样的盛世,恐怕再也不会有了。我们上哪里去呢?真可叹啊!我们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他们当时采薇的首阳山下,弯弯的河流,小小的村落,炊烟灶火,近在咫尺,他们俩只要下山走一遭,就能讨口饭吃。但他们认为,既然山下的人都已归周朝管辖,土地也都是周朝的了,他们生产的粮食,我们坚决不吃。 忽一日,山下有一农妇上山,多了一句嘴,结果断送了伯夷、叔齐的性命。 话说这农妇上山挖野菜,看见两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也在那里挖野菜,举止斯文,看样子不像本地人,于是询问起来。得知了缘由,农妇觉得奇怪,就问:你们俩人倒是有骨气呀,不吃周朝的粮食,但你们也不想想,普天下都是周朝的呀!这山,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你俩为啥还吃呀?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伯夷,叔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伯夷叔齐:诗意的绝食与采薇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史记 伯夷列传》翻译 |
下一篇文章: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读司马光《疑孟》札记之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