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o >> 伯夷 >> 正文

 

《伯夷颂》注释集评

为武王、周公不应该伐纣。

  〔16〕宗:宗主,这里用作动词。天下宗周:天下之人都以周为自己的宗主,即:都承认周的统治权。

  〔17〕耻食周粟: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设兮,我安适归矣?于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8〕繇:通“由”。繇是而言:从这一点来说。

  〔19〕岂有求而为哉:难道伯夷是有什么个人打算而这样做的吗?

  〔20〕一凡人誉之:凡人一誉之,即凡是有人一称誉他。有余:此指才多德高,韩愈《争臣论》:“夫天授人以圣贤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21〕沮:音jǔ,败坏,毁坏。

  〔22〕彼:指伯夷。自是:自以为是,自信。这两句意谓,伯夷不是圣人,而能如此自以为是。

  〔23〕微:无,没有。微二子:若无此二子(指伯夷及耳弟叔齐)。

  〔24〕乱臣贼子:历代封建统治者把他们内部起来反对朝廷的人称为乱臣贼子。迹:踪迹。接迹:踪迹相接,亦即接踵而至之意。

【集评】

  唐顺之曰:“昌黎此文,分明从《孟子》中脱出来,人都不觉。”(《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昌黎文钞》卷十)

  王安石曰:“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数十,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世而死邪?如果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六《伯夷》)

  茅坤曰:“昔人称太史公传酷吏、刺客等文,各肖其人,今以此文颂伯夷亦尔,然不如史迁本传。

  荆川曰:‘昌黎此文,分明自《孟子》中脱出来。’”(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昌黎文钞》)

  沈德潜曰:“夷齐何待称扬?颂夷齐,为千古臣道立坊也。用意全于掉尾见之。武王伐纣,所以救天下也;夷齐耻食周粟,所以存臣道也。二者并行不悖。乃王介甫驳夷齐无饿死事,谓与太公同有伐纣之心,是将使乱臣贼子,公然以伐暴为词,而贾充褚渊辈俱得借口矣。君子立言,何如此颠倒耶?”(《评注唐宋八家古文读本》卷一)

  蔡世远曰:“激昂峻拔,读之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古文雅正》评论卷四)

  刘开曰:“韩子所以推崇伯夷者,美矣至矣,蔑以加矣。然彼非无为言之也,伯夷当商、周革命之际,独显斥其非,且以一死存万世君臣之义,固其立行之高。亦所见之能决也。夫圣贤之事何常,亦决于义而已矣。贾子曰:贪夫殉财,烈士殉名。故士之有志者,无得失之见易,无毁誉之见难;不惑于流俗之是非也易,不动于君子之臧否也难。伯夷行一己之安,且以众圣人之行为耻,而近世之托志希古者,乃为一凡人之毁誉所夺,此退之所以慨乎其言之也,且退之亦尝负当世之谤矣。夫不为天下所共非者,必不能成一人之是。当退之卓起波靡中,为众人所不能为,犯天下之不韪,其所谓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虽颂伯夷,倘亦有自任之意乎?且彼排二家于千载之下,挽颓波于八代之余,百折九死,不易其志,是诚举世非之而不惑者矣,故其论古于伯夷有深契云。”(《孟涂文集》卷一《书韩退之伯夷颂后》)

  曾国藩曰:“举世非之而不惑,此乃退之平生制行作文宗旨。此自况之文也。”(《求阙斋读书录》卷八《韩昌黎集》)

  林纾曰:“唯《伯夷》一颂,大致与史公同工而异曲,史公传伯夷,患己之无传,故思及孔子表彰伯夷,伤知己之无人也。昌黎颂伯夷,信己之必传,故语及豪杰,不因毁誉而易操。曰‘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见得伯夷不是凡人,敢为人之不能为,而名仍存于天壤。而己身自问,亦特立独行者,千秋之名,及身己定,特借伯夷以发挥耳。盖公不遇于贞元之朝,故有论而泄其愤。不知者谓为专指伯夷而言,夫伯夷之名孰则弗知,宁待颂者!读昌黎文,当在于此等处着眼,方知古人之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伯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伯夷颂》注释集评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