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骞 >> 正文

 

博望侯张骞外交理念及影响考

记载,这也可以说明张骞在当时的西域诸国中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此时的博望侯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汉代使者的代名词。
   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是博望侯张骞的封邑,笔者在亲临实地考察时,发现此故城地处"夏路古道"和"襄汉故道"的要冲,东北距方城县之所45公里,南距南阳市约20公里,椐《汉书·地理志》载:"南阳:……博望,侯国。莽曰宜乐。"([2]P560)在南阳郡部下,汉代所修古城遗址尚存,城内有博望侯祠、明代所修古石遗迹,城西驿道旁有三国时期刘备火烧夏侯敦遗址,城西南不远处有曹操"梅林止渴"遗址,根据古城与驿道,此处汉代是一处繁华所在。据刘玉生编著的《方城汉画》([4]),全书共收集146幅汉画石像中,博望镇出土的汉画石像就有77幅,位于方城发现的汉画像石之首;另有汉画砖、汉代铜镜及大量的汉代砖画像等。其中汉画砖《长袖舞》、《樽上持物单手倒立》,汉画石像《建鼓舞》、《舞乐百戏画像》、《百戏、七盘舞画像》、《象人斗兽画像》、《斗牛、技击画像》、《象人斗二兕(si)像》、《斗牛画像》、《龙、熊、虎斗画像》等杂技、表演艺术反映了汉代方城县博望镇一带的乡村文化生活;而汉画石像《举盒侍者画像》、《捧奁侍女画像》、《执笏(hu)门吏画像》、《拥慧门吏画像》《执銊(xu)武士画像》、《执刀牵犬门吏画像》、《执金吾门吏画像》、《白虎铺首衔环》,汉代铜镜《西汉昭明镜》、《西汉四乳四螭镜》、《西汉日光镜》、《新(王莽)四神、规矩镜》、《新(王莽)神人、珍禽异兽镜》等则直接反映了汉代这里的贵族官吏的豪华生活。同时,也间接反映出汉代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而其中的表演艺术及杂技表演部分的汉代画石像,比较《史记》所述"而觳(hu)抵奇戏岁增变,甚盛益兴,自始。"([1]P3173)可以知道,反映的自然是张骞通使西域之后博望侯国一带的生活景象,张骞封邑处出土的汉代石像尽管只是汉代盛世的一个缩影,但他也正好说明了张出使西域对汉代昌盛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张骞出使西域外交理念的实践,为后世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树立起一座丰碑
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中,继承中国前人的优秀品德,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创立了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其内容主要有:
    第一、持节不失,维护国家利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经十三年,受到匈奴人的威逼利诱和长期关押,甚至用与妻生子的方法来动摇张骞的出使西域的意志,这对张骞来说,无疑是极其艰难的考验。但是,张骞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正确的作出了选择,他那种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是一个外交使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一个外交使节在从事国与国之间外交活动时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这种外交理念显然是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唐雎、晏婴、蔺相如等优秀使节高尚品质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汉代、后世及世界树立了楷模。这也正是后人"后人皆称博望侯"([1]P3169)、"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1]P3170)的重要原因。
    第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维护国家尊严。张骞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因乌孙国近匈奴而远汉,"昆莫见骞以单于礼" ([1]P3168-3169),这说明张骞在乌孙国开始并没有得到平等的态度来接待他,张骞在感到非常惭愧的同时,并没有消极处之,而是利用乌孙国贪财的特点,巧妙地用"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1]P3168-3169)等语来迫使乌孙国王重新参拜。这一方面显示出张骞的机智灵活、能言善辩,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国家的应有的尊严,也正是张骞这种不亢不卑、敢于冒险抗争才能换来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友好相处,圆满地完成二次出使西域各国的崇高使命,而张骞这种精神正是一个国家使节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这也是后世人们"后人皆称博望侯"([1]P3169)、"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1]P3170)的根本原因。
    第三、信美爱人,以诚质信,营造诚实守信的国家友好交往环境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其信美爱人、以诚取信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多处记载,如一次出使时"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任,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1]P3159)这是对张骞诚信的直接记述;对张骞诚信的间接记述,在行文中可以看到的有:
    其一、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经十三年,去时随从百余人,还时仅余他与堂邑父两人,汉武帝听到张骞报告出使西域所见所闻,虽然欣然,但从派遣张骞从大将军击匈奴一事来看,汉武帝并非全信,明显有试探和验证之意,当实践验证张骞确是知道匈奴境内水处时,汉武帝才相信张骞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因此才在这时封张骞为博望侯,在张骞"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1]P3167)时才被贬为庶人。
    其二、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在乌孙国分遣持节副使,副使分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寘、扞(yu )罙(shen)及诸旁国,而在"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1]P3169)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的报告完全属实,并无一句谎言,这也正是汉武帝拜张骞为大行,位列于九卿的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博望侯张骞外交理念及影响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