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张骞 >> 正文

 

欧美日的张骞研究

mic Growth,Peasant Marginalization,And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Women’s Work in Nantong County)一文。在同年度的《现代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发表了《中国农民暴动的再思考:对1863年南通县军山农民起义的初步评判》(Peasant Insurrection in China Reconsidered :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Jun Mountain Peasant Uprising, Nantong County, 1863)。
 
1999年武凯芝在美国斯坦福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新专著《中国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小径:扬子江北岸三角洲的半殖民地主义》(ChineseModernityAndthePe,Peasan Path:Semicolonialism in the Northern Yangzi Delta)。武凯芝认为1920年代至1930年代的与官僚资本结盟的商企进入南通地区,暗中破坏了民族企业,这就是半殖民地化过程的一部分。此文的立论、举证和论证过程颇让人费解。而且她认为南通的现代化之所以能启动和发展,是因为鸦片战争把西方的注意力引向了上海市场,“为北三角洲的商人们创造了赢的机会。”《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eal Review)曾对此书作过一些评论。武凯芝的研究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她的研究方向较集中。她自称:“我的研究和教学兴趣包括近代中国社会史、经济史和关于以下方面的话题: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学、社会变迁理论,不发展主义是我的替代性研究的方面,还有妇女和工作、比较中的妇女史、农民研究、革命比较、帝国主义。”
 
武凯芝现是在坦普尔大学历史系开设“近现代中国史”、“比较历史”和“第三世界史.三门课程。武凯芝过去来过几次中国,还向十八年前的第一届张骞国际研讨会提交过她撰写,杨冬燕译的《中国早期近代化与张骞的自强政策》一文。
邵勤,女,原本是中国人.十多年前去美国后一直在彼定居,且用英文写作,所以只能将她列为海外学者。邵勤于197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被分在该省的一所中学任教。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而于1983年修完硕士课程。1990年至199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历史系读现代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同时兼教一些课。她的博士论文是《制造政治文化:1894—1930年间的南通个案》(Making Poetical Culture:the Case of Nantong.1894—1930),此文后来未发表。在此之前,邵勤还写过《张骞对教育改革的态度》(Zhang Jian’s Attitude Toward Educa- tionsl Reform)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历史学家》(Chinese Historians)1991年的第4期上。邵勤自1994年起至新泽西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现为助理教授。邵勤观察力强、思想敏锐,写作勤奋,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有几篇是关于南通的。她是当代海外的南通与张骞研究中的中坚学者。以下介绍她的有关的一部分研究:
 
1996年,《中国的歌剧和表演文化》(Chinoped(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文丛收录了她的《错配:欧阳予倩、张骞和1919—1922年间南通的戏剧改革》(The Mismatch:Ouyang Yuqian.Zhmag Jian.And the The- ater Reform of Nantong,1919—1922)。1997年,她在《现代中国》(ModemChina)第23卷第1期上发表了上年7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会议上交流的文章《二十世纪初期南通的空间、时间和政治》。1998年,在《亚洲研究》(Joumal of Asian Studies)第57期上发表了《风过茶壺:共和初期的中国的茶馆文化里的诽谤》(Tempest Over Teapots:The ViEfiestion of Teshouse Culture in Early Repubhcan China)。除了论文外,邵勤在多次的研讨会、讲座等中口头或书面报告了她对南通的研究。如2001年3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现代中国专题研论会上和同年4月在俄勒冈大学的对十九世纪的跨学科会议上都报告的“中国第一所博物馆的创建,1906—1930”(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Chinese Museum,1906—1930)。1999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第三届亚洲研究年会上报告的“中国一个县的印刷文化:南通,1900—1930”(Print Culture in a Chinese County: Nantong,1900—1930)。1998年1月在西雅图的美国史学会第112届年会报告的“二十世纪初期南通的茶馆”(Teahouses in Early Twendeth Century Nantong)。1996年4月在特伦顿学院的新泽西第七届历史年会上和同年lo月在瑟藤霍尔大学的亚洲研究年会上报告的“在日本占领下的劳工运动一一南通的案例”(Labor Movement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the--Case of Nantong)。1996年10月在新泽西学院的午餐论坛报告的“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戏剧改革”(The ater Reform in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1996年4月在夏威夷大学的中国的歌剧和表演文化会议上报告了“戏剧之家一一南通的戏剧改革”(Home of Drama-- Theater Reform in Nantong)。1991年6月在波士顿的联邦中国史会议报告的“张骞在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Zhang Jia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Modem China)。1995年1月在芝加哥的美国历史学会第109届年会报告的“虚夸、神话和南通的本地自治”(Rhetoric.MYdl,And the Local Self- government in Nmatong)。邵勤也多次回中国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对此,这里从略。
邵勤的第一部专著《文化现代化:南通模式,1890—1930》(Culturing Modernity:The Nantong Model,1890—1930)刚于2003年10月由斯坦福德大学出版社出版。
 
伊丽莎白·柯尔,为出身于德国的女学者,取中文名作柯丽莎。她于1984—1986年,在德国波恩大学主修汉语,兼修兼学日语和商务管理,并获学士学位。1986—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习本科段的中文和中国经济史。1992年从德国波恩大学获硕士学位。主学中文,兼学日语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张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欧美日的张骞研究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