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Y >> ying >> 英宗 >> 正文

 

奇说宋朝十八帝(英宗)

英宗原名宗实,是太宗的曾孙,商王元份的孙子,江宁节度使允让的儿子,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被仁宗养育于宫中,当时四岁。
   后改名赵曙,即位为英宗
   因为是旁支入继大统,所以如何处理亲生父亲名份的事成了头等大事,史称“濮议”。
“濮议”是对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应奉典礼的争议,把话往糙里说就是英宗管亲生爸爸能不能叫爸爸的问题。现代人可能觉得这样的争论比较无聊,但从古人的角度“出以同情之理解”(陈寅恪先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冊审查报告》),这实际上是一个Constitution Crisis(宪法危机),宗法观念中的正统与否可以动摇国本。
  司马光同志拿出砸缸的劲头首先发言:“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他认为:“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若恭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英宗只能叫亲生父亲“皇伯”。
  参知政事欧阳修认为自古无称生父为伯之理。
  中书奏应当称“皇考”,被曹太后(慈圣光宪)诘责。
  治平三年(1066),太后手诏,尊濮王为皇,三夫人为后(三位夫人,不是光第三夫人),英宗称之为亲。英宗下诏,接受称亲之礼,不受尊为皇、后之旨。仍称濮王,建国庙。御史吕晦、范纯仁、吕大防等以为称亲也是不妥当的,争论不已,被贬。
  这是一个矛盾,如果尊崇亲生父亲,就是“厚所生而薄所继,隆小宗而绝大宗”;如果因为从继父处获得皇位而不叫亲生父亲,就和臣下不丁忧仿佛,叫做“贪位忘亲”,何以君天下?
  但说到底,还是应当遵守宗法统绪,这不是“有奶就是娘”吗?没错,你吃了人家的奶还不叫人娘,这不是白眼狼吗?有本事就吃着米糊做一个高尚的、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如果做着皇帝又在那出花活,不免有“得了便宜又卖乖”、“权利共放纵一色,婊子与牌坊齐飞”之嫌。
  当然,臣下们也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不依不饶的,不给核心一点台阶——还是理学大师程颐说的比较合理:“言事之臣知称亲之非而不明尊崇之礼,使濮王与诸父等,若尊称为“皇伯父濮国大王”,则在濮王极尊崇之道,与仁宗无嫌贰之生矣。”
  
不过这也是自以为设想周全,看后来的嘉靖皇帝,对这样的设想根本不愿意接受(“大礼议”)。
这就是有名的“濮议”,我们可借此对宋王朝士大夫作一综合认识:
    一、儒家思想,到了宋王朝,已开始僵化。欧阳修、韩琦都是最顽强的保守派,只不过在父子至情上偶尔流露一点灵性,就立刻受到凶暴的待遇。
    二、士大夫攻击一旦开始,人类两分法立刻登场,而所运用的表达文字,翻来覆去,都是那一套。说明他们字汇的缺乏和智慧的枯竭。
    三、“濮议”是一件小事,却被认为是一件天塌了似的大事。比当时被西夏帝国连连击败,死人千万,丧师失地,还要重要。显示出士大夫已没有辨别轻重是非的能力,却有勇于内斗的特质。
  
  这是柏杨的说法,当然也是一说,但从历史学的角度,基本属于不及格--如果有个美女这样写,可以考虑让她及格(也不用“北交大”),糟老头一个,红灯没商量。
据史载,北宋皇帝生前不预造寿陵,皇帝驾崩之时,才开始选调修陵使、修陵副使、修陵督监,按照阴阳勘舆术,进行墓地选择和建陵。
    北宋时阴阳勘舆术盛行,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说。他们把人的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并分别与阴阳五行的土、金、木、火、水相对应,在阴阳地理上找到与其姓氏相应的埋葬方位。北宋皇帝的赵姓为角音,与木行对应,木主东方,阳气在东。因此所选葬地宜东南仰高,西北低垂。北宋皇室在多方勘察之后,发现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它左有绵延百里的青龙山环绕,右有白虎滩相衬,南有嵩岳少室,北有洛水黄河,整个地势东南穹窿,西北地垂,按勘舆学讲,左青龙,右白虎,南山北水,山高水来,福贵不断,柏林如织,万山来朝,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皇家茔地。从公元964年开始在此营造北宋皇陵,直至北宋灭亡,宋室经营皇陵达160年之久,共历经九帝,除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国,客死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均葬在巩义市,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通称“七帝八陵”。并 衤付葬22个皇后以及上千座皇室宗亲及当代名臣勋将。陵墓占地面积之大是当今世上绝无仅有的,陵园布局、建筑风格不同于历史上其它朝代的陵墓,是中国古代寝陵建筑史上的一个孤例。宋陵采用衤付葬制,后妃均埋在皇帝陵外,同茔不同穴,依次序埋在皇帝陵西北角,建制与帝陵一样,只是规模较小,意谓一代皇后,母仪天下,应单立陵以示威严。
    皇家无小事,死事如生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调集全国能工巧匠、民夫无数,仅调集修陵的士兵就多达46700人,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皇帝生前所享有的东西,死后也要在皇陵建筑中体现出来。皇帝生前有皇宫,死后有陵宫,建筑结构如同皇宫一样,四周有护神墙,神墙四隅有角阙,四面正中开门,门两侧设有阙台。进入皇宫有三道城门把守,而进入皇陵也同样有鹊台(也称鹊门)、乳台(也称乳门)、山门(也称神门)三道关口。皇帝活着进皇宫所走的路称御道,皇帝死后要进入皇帝寝陵的路叫神道。在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象征皇帝死后还要统治万事万物的石刻造像。当年在这几万亩的肥沃土地上,建设的殿宇栉邻次比,陵园墓冢星罗棋布,石刻林立,寺观遍地,松柏如织,它既庄严肃穆,又阴森可畏。可以说,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规模庞大的著名陵墓群之一,可与北京十三陵、陕西兵马俑相媲美的大型文物景观。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英宗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奇说宋朝十八帝(英宗)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