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这一段就举了个例子,引用了许由不愿居天子之名这个典故,证明“圣人无名”。许由是颍川阳城人,是尧帝的老师。这里说尧有心把天下让给许由。意思就是这个帝位我不做了,请你来做吧。尧怎么说呢?他一开始举了两个例子。说这个天上要有太阳和月亮的话,那就没有必要点着“爝火”了。这个“爝火”,就是火炬的意思。说以火炬这个莹火之光,去比日月之明,“不亦难乎”!这里“难”,作“不可”解。就是根本没办法比。然后又说这个天总是会下雨的,这个“时”字,就是“合明宜的”,“适时”的。也有解作“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这个叫“时雨”。两者在这里都可以说通。那天上有这个雨下下来,人们还去灌溉的话,这样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是徒劳的吗?然后尧就认为许由来当这个天子,那天下就一定会太平了。“夫子”,这里是老师的意思。《天地篇》有说:“尧之师曰许由。”所以这里尧称许由为“夫子”。“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这里“尸”就是“为主”的意思。不是有那么个词叫“尸位素餐”吗?就是这个“尸”。“缺然”呢,就是不足的样子。这里就是说尧觉得自己能耐没有许由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来做。
你看许由怎么答。他说:你尧这个天下治理得不错。就是说天下在你尧的治理下,已经是大治了。那我取代你来做这个天子的话,这样不是只是为了天子这个“名”吗?然后许由又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里说“名”为“宾”,那什么是“实”呢?在这里,“天下已治”就是“实”。这个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也就是功一成,天下一得到治理,那自然就有名声了。所以说,“名者,实之宾也。”然后“吾将为宾乎”,这是点题,说明“圣者无名”。
接下来许由又举了两个例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是一种小鸟,说喜欢在树林深处筑巢。“偃鼠”就是喜欢打地洞的一种小田鼠。这里是说一个人要重本份,不要有过多的妄想。这样子人才能够清心寡欲,才能抛却“名”的拖累。然后他说: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紧接着他又举了个例子,说就算大厨不下厨的话,那主持祭祀的也不能超越他的本职去代替厨师吧。“庖”就是厨房的意思。“庖人”就是厨师了。“尸”者,主也。“祝”,就是祭祀。那么古代祭祀要怎么办呢?陈簠簋,列樽俎,设笾豆者,祝也。“簠簋”就是祭祀时装着黍、稷、稻粱的器皿;“樽”,就是盛酒的,“俎”,就是盛肉的。“笾豆”呢,不是可以吃的豆子。其实也是两种装东西的食器。“笾”是用竹子编成的,形状和豆比较像,里面装的一般是桃子呀,梅子呀这样的果品;而“豆”的本意,也是一种装食物的器皿。你看“豆”字这个写法,下边是个盆,中间摆着要装的东西,上面还加个盖子。所以还是器皿来的。而“豆”中所装的一般是肉食。那为什么现在说“豆”一般说能吃的那种“豆子”呢?其实是“豆”假借为“菽”,这个“菽”的本意就是豆类植物的总称了。那么在这里,许由就借“樽俎”来象征祭祀。成语“越俎代庖”就是从这来的。
这一段主要是借许由不受帝位这么个典故说明“圣者无名”。怎样才能做到“无名”呢?就要知足,不妄求。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比较好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