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轻易放弃这次千载难逢杀死刘邦的机会,那么刘邦会会坐以待毙吗?
在鸿门宴上项羽看不出秦亡以后将出现的楚汉相争新局面,更不相信与自己表面和解的刘邦正是未来最大的敌人,这可以说是项羽政治幼稚的一大表现。鸿门宴的结局是项羽放虎归山,刘邦成功逃脱。在鸿门宴上项羽的三句糊涂话与刘邦的三个急中生智的逃跑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谋略上刘邦可以说是占尽了上风,但是西楚霸王项羽凭借其在反秦战争中立下的盖世奇功,还是取得了对各路诸侯武装的军事领导权,成为事实上的秦末领袖。可以看出,刘邦谋略占优,而项羽则是武力称雄,那么马背英雄项羽只靠武力能够最后夺取天下吗?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兵进入函谷关。经过鸿门宴前的较量之后,一心想当关中王的刘邦由于惧怕项羽,也向项羽称臣。项羽与其他诸侯经过三年的反秦战争,踏平了秦国的首都咸阳,秦王朝终于灭亡了。对于项羽来说,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分享这胜利的果实,如何论功行赏了。此时的项羽会怎么做呢?
王立群先生曾经在《霸王出世》里讲到,陈胜战死之后,楚地反秦起义军为了增强号召力,就把流落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王,并仍称为“楚怀王”,让他成为起义军聚集楚地反秦力量的一面旗帜。其实,在项羽看来,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和玩偶。没想到,项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位楚怀王还真发了威,没有按照项羽的意思办事,这下可惹怒了项羽。项羽通过加封义帝,不动声色地把楚怀王给架空了。这时,项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项羽按照随他入关将领的功劳大小,提出“按功分封”的原则,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统领四川一带。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占有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的九个郡,建都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那么,项羽的分封将会给他带来什么呢? 在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中,有三位投降项羽的秦国将领,他们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而且,这三人都被封到了原来秦王朝的发祥地关中。这种做法叫作“以秦治秦”,就是用秦人来统治秦地。项羽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事实又怎么样呢?
在我国的历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分封原则,一种是“因亲封王”,就是根据血缘关系来分封。一种是“因功封王”,就是按照功劳大小来分封。项羽采用的是“因功封王”,在那个时代来说,确实有它的进步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公平的,只要有功之人就能得到应有的分封,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项羽错误地为刘邦加封了汉中之地,项羽分封“三秦王”是“封非其地”,项羽失封田荣引起田荣率先造反。可以说,项羽的分封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还给他添了不少乱子。既然项羽的分封给他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既然分封搞得自己这么被动,那么他为什么开始不选择当皇帝呢?这岂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
项羽在鸿门宴中放跑死对头刘邦,在分封天下时又潜藏政治危机,导致刚分封不久就有人造反,这些都是项羽政治幼稚的表现。那项羽在军事上的表现怎样呢?《史记》中记载,项羽评价自己的军事生涯的时候,说自己是“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意思就是说,所有抵挡他的人,都被他打败了,所有被他攻打的人,都降服了,项羽军事天才的表现,首先是在巨鹿之战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巨鹿的秦军非常强大,围攻巨鹿的起义军,秦军的强大,让增援的反秦武装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增援上来却不敢打,眼睁睁地看着赵国在秦军的攻击下苦苦支撑,这个时候,项羽所在的楚军也过来增援,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楚军应该是上下团结一致,合力对付强大的秦军,项羽作为副帅,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不是先攻秦军,而是突然在内部搞了一个大动作,他搞了什么动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项羽在开战之前,果断地杀掉不想出兵的宋义,他这不是搞窝里斗,而是要主动和秦军决战,挽救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军事形势。项羽虽然有决心和勇气,但围攻巨鹿的是当时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有20万人之多。而项羽的军队装备不精良,人数也只有5万,5万对20万,项羽要怎样打这场战争呢?
巨鹿之战,项羽全歼了当时的秦军主力,一举成名,从一支反秦军队的副帅,一跃成为天下反秦武装的盟主,但是秦朝灭亡后,刘邦要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纠集56万人气势汹汹占领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只有3万人反击,这就是历史上刘项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彭城之战。这是项羽和刘邦第一次在战场上交锋,但是力量悬殊,3万对56万,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项羽能获得胜利吗?
决定项羽一生的两次关键性的生死决战,是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不但显示了项羽的军事天才,而且一下子就把项羽推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成为项羽崛起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彭城之战,项羽用3万军队打败刘邦的56万军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著名战例。在这次战斗中,项羽的对手刘邦被打得一路败逃,一直逃到荥阳才站住脚跟。追上来的项羽和刘邦又在荥阳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零四个月的大战。这是一场拉锯战,项羽仍然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他攻城,总是攻无不克;他作战,总是战无不胜。但为什么他却越打越被动?刘邦和项羽正面交锋,一直在失利,为什么却越打力量越壮大?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争夺天下的形势,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从来是无人可挡。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评价项羽:“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大败刘邦,又乘胜追到荥阳,夺下荥阳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为什么又会失掉荥阳呢?在夺荥阳和失荥阳的背后,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呢
刘邦守荥阳第一次没有守住,差一点成了项羽的俘虏,但逃跑后还是要重整旗鼓,来跟项羽决战,说明他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但项羽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两军对峙的时候,有决战决胜的勇气和信心,刘邦要跟项羽在战场上决出高下,是以己之短,对人之长,形势并不乐观。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有一个人给刘邦出了一个建议,最终这个建议竟然成了战胜项羽的金点子,这个人是谁?他究竟建议了什么呢
项羽二十七岁就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