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王夫差曾流亡舟山
|
关于吴王夫差最后的结局,《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是:“二十三年(公元473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甬东者,舟山也。从史记来看,夫差没有按勾践安排到舟山来。可是,民间有吴王夫差流亡舟山的传说。传说是这样的。 公元前494年,吴败越。越王勾践在吴国称臣。他卧薪尝胆20年,在范蠡、文种两位大夫的帮助下,于公元前473年,反攻复国,一举打败了吴国。吴国失败后,吴王夫差派大夫王孙雄去向越王恳求,要求保留吴国,作为越国的附庸。越王不答应,说:“看在过去的情分上,送夫差去甬东养老。”夫差苦笑一阵,叹曰:“惭愧!吾无脸见伍子胥于地下。”边说边脱下衣服,对王孙雄说:“请你用这衣服把我的脸盖住。”说罢,就拔出佩剑准备自杀。王孙雄很严肃地夫差说:“大王,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勾践失败以后能反败为胜,你难道不如勾践?”夫差一贯恃强好胜,自以为天下无敌,一心想称霸中原。此时此刻,王大夫把他同勾践相比较,使他恼羞成怒。过了好一会,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笑着对王大夫说:“告诉越王,夫差愿去甬东养老,感谢他对我的宽宏大量。” 几天以后,夫差和王孙雄及20名护卫来到舟山岛。当时岛上的居民稀少,同吴国的姑苏(今苏州)比较,自然显得荒凉。听说今定海临城镇城隍头是西周时徐偃王住过的地方,称徐城。夫差准备到徐城去住。谁知这徐城已是一片废墟,于是找到徐城西南的一个山岙。这里山高水长,林木茂盛。夫差在土墩上搭了一间木屋。这木屋与众不同,四周的墙、门、窗可以随时装上卸下的,名为“榭”。因为住的是吴王,故称“吴榭”。夫差死后,过了近1400年,就是五代十国,在“吴榭”的地基上建了庵堂,因为这是吴王住过的地基,故名“伏龙庵”。此后,“吴榭”成了岙名、村名、乡名。1934年建吴榭乡,其辖区是今临城镇的万荣、城隍头、新?、华中、青湾、金鸡、老?、长升、永华、惠民桥等村。 夫差是不喜欢寂寞的人,可是,他到舟山后的头两个月不愿接近人。整天一个人在木屋内长叹,确实是度日如年。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对王大夫说:“或许北边的高山上能看到姑苏城,我要去看一看。”他说的高山就是海拔503米的黄杨尖。那时的黄杨尖山,下面是一片密林,上面荆棘丛生,根本没有路。护卫们只好去为他开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可是山高雾多,大海连天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几天以后,才等到了万里无云的晴天,夫差信心十足,以毛竹筒作“望远镜”,攀上最高峰,细心搜寻姑苏城。可是,看来看去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根本见不到姑苏城。突然间,夫差感到浑身无力,昏倒在地上。苏醒过来时还喊着:“姑苏!我的姑!”因此,黄杨尖曾一度称“望洋尖”。黄杨尖山顶的大岩石是当年夫差坐过的,故称“夫差座”。 夫差在黄杨尖病倒以后,护卫们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把夫差抬下山来,准备回吴榭。不料,将到徐城时,夫差下令“停下”。可是护卫不听他的命令,反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夫差急了,从担架上滚下来,跌成重伤。王大夫大吃一惊,跪在地上,口称“臣罪该万”。接着,就在路旁搭了个茅蓬,让夫差住下养病。夫差养病期间,王大夫日夜侍候,夫差喝水、吃饭,乃至大小便,都由他亲自料理。半个月后,夫差的伤势见好,然王大夫却因过度劳累而死。王孙雄的死,对夫差是致命的打击。他挣扎无力,欲哭无声,大叫一声,就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后人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夫差是被徐偃王叫去作伴的。吴王和王大夫同一天死的消息传出以后,人们对王大夫特别赞赏,说他忠义。故后人把夫差养病的地方称为“勤王墩”,即今之城隍头;把吴王夫差、大夫王孙雄的墓地称为“义岙”,后人改称“小义岙”。 吴王和王孙雄死后,吴王的护卫们回到吴榭对面住下,他们全部改姓吴,因为这地方在吴榭的下面,故称“吴家山下”。如今,它是青湾村的一个自然村。
原作者: 何雷书 来 源: 舟山史志办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吴王夫差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吴王夫差曾流亡舟山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也谈吴王夫差的读音 |
下一篇文章: 吴王夫差为何违谏释越? |
|
|
|